科技日報北京7月30日電 (記者李大慶)由中國、捷克、法國、芬蘭、德國、意大利、俄羅斯和美國的200多位科學家組成的江門地下中微子實驗(JUNO)國際合作組30日在北京宣布成立。參與的研究機構和大學超過50個。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研究員當選為國際合作組發言人。合作組將依托JUNO,對中微子做進一步的研究。
2012年,由我國主持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了中微子第三種振蕩模式,被國際粒子物理界評價為“開啟了未來中微子物理研究的大門”。之后,我國科學家即發起醞釀江門中微子實驗,力圖解決中微子研究領域的下一個熱點和重大問題:中微子質量順序。目前,JUNO實驗已選址在廣東省開平市打石山一帶,實驗室及實驗裝置將建在地下700米深處,預計今年年底將動工建設,2019年年底建成并投入運行。據了解,JUNO實驗的規模將比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大100多倍,計劃運行至少20年,以揭示更多的宇宙奧秘,理解微觀的粒子物理規律,并將對宇宙學、天體物理,乃至地球物理作出重大貢獻。
王貽芳說:“在中科院先導專項等國內外科學基金的大力支持下,JUNO實驗得以快速推進,可以預計,未來十年我們對物質世界的了解將比現在更深入。”他認為,JUNO實驗將進一步研究反應堆中微子的性質,實現我國中微子物理從起步到跨越的轉變,為將來達到全面的國際領先奠定基礎。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