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09月15日訊
(通訊員 龐盛驍 記者 吳俏婧)9月13日—14日,浙江師范大學的校園川流不息,來自五湖四海的新生在這里報道。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學校迎來了首批博士生和港澳臺學生。
首次收招9名博士生 有名學霸博士堅守了8年
浙師大幼師學院碩士畢業(yè)的王靜梅即將走進在師大的第8個年頭。作為師大本科、碩士、博士的“三朝元老”,王靜梅稱“將最美的青春都獻給了師大”。
博士期間,王靜梅師從幼師學院院長秦金亮,研究兒童發(fā)展與早期教育,她是為了繼續(xù)自己在本科、碩士階段的研究方向。“師大的學前教育一直走在省內的專業(yè)前沿,而秦金亮老師又是我多年的良師益友,考博選擇師大水到渠成。”
站在新的起點上,王靜梅希望對自己要求更嚴一些,能博士順利畢業(yè),并多與其他高校進行交流學習。而人文學院古代文學博士生洪文鶯則提前一個月到達學校,在圖書館回歸“學霸”本色。
對于未來的博士學習,人文學院的三名博士充滿期待。他們三人為學院的“人文博士林”種下第一課茶樹。他們還在茶樹上掛上“博士寄語”,為人文博士新篇章寫下“卷首語”。洪文鶯在寄語本上寫道:“君子不器,不要隨意拘束自己的夢想,不要尚未嘗試就輕易放棄!”
據(jù)了解,浙師大首次收招的9名博士生,其中4名來自鄭州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師從眭依凡等9名博導,開展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數(shù)學3個一級學科9個方向的學習。
一對雙胞胎姐妹花 從澳門來到浙師大
利落的短發(fā),燦爛的笑容,來自澳門的雙胞胎姐妹余晶晶、余瑩瑩歷時近20小時,大巴換火車,行程1300多公里,從澳門來到金華,抵達浙師大。與她們一起的,還有高中閨蜜陳映芝。三人就讀小學教育專業(yè),只為一個夢想:成為一名小學教師。
澳門的小學教師待遇很好。她們笑稱:“澳門大概是全世界小學教室工資最高的地方,月薪可達1萬多澳門幣(10000澳門幣約合7689人民幣)。”在澳門,只有澳門大學有小學教育專業(yè),競爭很激烈。
為了實現(xiàn)夢想,三人不顧父母反對,毅然選擇浙師大。“就在開學前幾天,爸媽才同意她們來內地上學。”余晶晶說,“我之前已經被澳門旅游學院錄取,一直拖著不肯交學費。父母拗不過,才最后同意。”
之所以,能和父母“扛”,姐妹倆說,暑假三個月在澳門賭場附近的日本料理餐廳打工,3個月掙了近2萬澳門幣,交學費綽綽有余。
“事實上,我們讀初中時就來過浙江,游過西湖。”余晶晶說,6月初的大陸港澳臺學生聯(lián)招聯(lián)考,她們二話沒說就參加了。在澳門的高中,不少學生選擇來內地求學,其中不乏上海、北京等地的高校。
“我們從小學5年級開始學習普通話和拼音。數(shù)學是弱項,語文卻很好。”姐妹倆說,自己不怕離家遠,不怕不習慣,就怕學霸太多,成績被比下去。
為了讓自己盡快熟悉大學生活,姐妹倆通過新生QQ群,認識了隔壁班的內地同學張奕婷,相聊甚歡。因為澳門收寄大陸快遞不方便,大學用的校園卡等材料也先寄到了張奕婷家。為此,姐妹倆特地給大學同學帶來了澳門的特色小吃,有杏仁餅扭結糖……對于大學的新生活,姐妹倆覺得,除了學好專業(yè)課,還想看一下在澳門從未經歷過的下雪。
據(jù)了解,浙師大于2013年獲教育部面向港澳臺地區(qū)招生資格備案,今年首次參加全國聯(lián)招聯(lián)考,共招收13名港澳臺地區(qū)新生,與大陸學生一起開始為期4年的學習生活。其中香港2名,澳門8名,臺灣3名,涉及專業(yè)有小學教育、特殊教育、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工商管理、應用心理學、英語、戲劇影視文學、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
作者:龐盛驍 吳俏婧
(來源:原創(chuàng))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