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提到的多項改革,都取決于能否改變行政治校的格局。北大要實現綜合改革藍圖,政府部門和北大必須著力重點突破現有的行政治校框架,實現行政權和教育權、學術權的分離。
《北京大學綜合改革方案》已獲批準并實施,方案主要亮點包括:學術委員會為“最高學術機構”、倡導“師生治學”,本科“小班教學”、碩士“重在應用”、博士“加強學術”,科研體制機制試點“國際同行評議”,實行教學科研人員分系列管理等。
這些措施,確實可以稱得上“亮點”,眼下的關鍵問題是,怎樣讓教改的亮點真正成為亮點,而不是停留在文本概念。
拿學術委員會來說,早前在北大頒布的大學章程中,也提到要把學術委員會建成最高學術機構,如果能實現,大學的學術管理和評價就可擺脫行政干擾。但從現實看,有的學校已建成的學術委員會,也號稱是最高學術權力機構,但仍不能獨立運行,對學術事務進行獨立決策,而受行政支配,學術委員會的決策只具一定的咨詢功能,學校管理還是行政治校。
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北大提到的多項改革,都取決于能否改變行政治校的格局。比如,師生共治,這一概念很好,可學生怎樣參與學校治理?如果學生代表不是民主選舉產生,而且學生參與的委員會本就作用有限,師生共治,就淪為擺設。在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監督方面,還需要更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
大學要擺脫行政治校,必須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大學辦學定位模糊,重規模數量輕質量內涵,重研究輕人才培養,就因學校功利化辦學,追求近期政績目標,北大改革方案提出碩士重應用,博士重學術,實行小班化教學,這些都應是學術自治、教授治校的必然選擇——學校教授們會在辦學中形成自身的辦學定位,同時根據辦學條件,采取適合本校的人才培養模式。
北大要推進上述改革,還需完善學校的治理結構,否則,就事論事,有的改革措施會無疾而終。以小班教學為例,這一概念在我國高校已提了十多年,可由于師資力量有限,學校對教學投入不足,最后讓小班教學變為點綴。另外,實行小班教學,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灌輸教學方式,鼓勵交流、探討,這無疑又需要調整教師考核評價指標,推進教師同行評價,給教授充分的教育自主權,引導教師重視教育與學術的價值與貢獻。
這也就需要政府部門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據報道,教育部門已批準了北大的改革,為此要在落實改革中,掃除阻礙改革的行政障礙。建立管辦評分離的教育管理新體系。
相比于具體的教學改革措施來說,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是最根本的改革。可以說,如果現代大學制度構建成功,學校的綜合改革也就取得成功。北大要實現綜合改革藍圖,政府部門和北大必須著力重點突破現有的行政治校框架,實現行政權和教育權、學術權的分離。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