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引才活動 > 全國政協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 提升科研創新水平(圖文)

關注微信

全國政協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 提升科研創新水平(圖文)

時間:2015-01-14來1源:人民日報 作者:91boshi

 

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新動力。勾犇繪

1月8日,全國政協第二十五場雙周協商座談會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這也是2015年的首場雙周協商座談會。全國政協委員、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與國務院有關部委負責人聚集一堂,就國家實驗室建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以及如何加快推動國家實驗室建設展開熱烈討論。

建設國家實驗室,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

“無論從當前的國際形勢還是國內科技發展現狀分析,建設國家實驗室都是促進我國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措施。時不我待,必須高度重視。把這個議題放在新年的第一次雙周協商座談會討論,夠分量,也夠及時。”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王梅祥一直關注國家實驗室建設。去年全國兩會上,他與其他幾位政協委員提交的多份關于加快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的提案,引起了全國政協的重視,并最終成為此次雙周協商座談會的議題。

據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程津培介紹,我國目前的基礎研究主要分布在中科院和研究型大學,以依托在各個院校所的200多家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主要代表,但現有研發結構尚缺乏能夠在更高層次上組織學科交叉,能夠利用協同創新的模式攻克戰略性、瓶頸型重大科學問題的能力。而建設國家實驗室則可以有效彌補以往“小而散”的研發體系的結構性短板,破解資源分散的痼疾,實現創新要素、集聚效應的最大化,激活并提升我國重大戰略領域的原創能力。

“我國科技發展在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存在著跟蹤模仿多、原創少,科研隊伍大而不強,水平扁平化,科研項目低水平重復等現象。”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說,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我國目前的科技發展缺乏明顯的引領,“就像缺乏旗艦的艦隊,前進方向不明確,力量分散,難以形成有效的聯合作戰體系。”而盡快啟動國家實驗室建設,在一些國家戰略需求領域打造一批科研旗艦,方能引領科技創新驅動發展。

據介紹,國家實驗室的試點工作早在10多年前已經開始推進。2000年,科技部在實力較強、學科近似,且相對集中的幾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批準組建了沈陽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開始進行建設試點。2003年,科技部又依托綜合實力較強的研究型大學和科研院所批準了北京凝聚態物理、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武漢光電、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北京分子科學5個國家實驗室建設試點。

委員們一致認為,10多年來,試點國家實驗室在出成果、出人才、出機制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如量子通信、高溫超導、納米材料、石墨烯等前沿技術已引起國際矚目。但接下來,如何對這些籌建中的國家實驗室試點進行正式驗收和確認,以及如何從國家戰略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和戰略布局,亟待進一步明確。

從國家戰略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做好“頂天立地”工作

國家實驗室何時驗收,如何定位?這是與會委員與專家們最關心的問題。

據了解,過去的10余年間,科技部僅對試點的1個國家實驗室進行了專家驗收,對2003年試點建設的第一批其他5個國家實驗室遲遲未開展驗收工作,且對2006年提出的第二批籌建的10個國家實驗室計劃再未提及。

對此,專門從大連趕過來開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凈能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科院院士李燦心中有不少疑惑:“國家實驗室建設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發展,該是到反思和梳理的階段了。國家實驗室的定位是什么?使命是什么?運行模式和體制機制問題應如何解決?實驗室不能只是建起來,而應該做起來,應盡快啟動。就像相聲里說的,第一只靴子已經掉下來半天了,第二只靴子何時落下?如果國家實驗室建設一直這么拖下去,不僅會影響到科技創新,也會影響到國家的公信力。”

“國家實驗室應當各有側重,不宜重復。應當在影響國家經濟戰略、國家新興產業和國家安全的大領域來布設國家實驗室,這樣就可以鼓勵國家實驗室在發展高技術領域、新興產業方面為國家蹚出一條路子來。”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說,建立國家實驗室必須打破部門界限,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平臺,“如果分頭零散著做,也成不了氣候。”

“國家實驗室是國家最高層次的創新基地,做的工作應該是‘頂天立地’。頂天,即瞄準國家前沿,產出國際一流的原創性成果;立地,即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服務國家經濟發展。凝練研究任務、打通科技創新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云說。

在全國政協常委、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高鴻鈞看來,國家實驗室作為國家頂級基礎科學中心,應當有一個中心、分中心的框架結構,形成集群網絡優勢,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一些先進的大型儀器裝備要向全世界、全國開放,形成共享機制,將基礎研究中的大科學裝置與小平臺密切結合起來。”高鴻鈞說,比如像現在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應當考慮建立一個中心和若干個分中心的機制,借此打破研究院所大學的壁壘。

健全財政支持、人才引進等機制,解決一些國家實驗室籌建變“愁建”問題

在2014年的全國兩會上,王梅祥在其提交的《關于全面深化國家實驗室建設改革,提升我國科研原始創新水平的提案》中,直指國家實驗室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定位和與依托單位的關系不明確、財政支持機制不健全、財政支持力度不足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本次座談會中,王梅祥把這些問題又拋了出來,“這些問題造成國家實驗室在籌建之后遭遇‘愁建’。”

對此,多數委員建議,應當完善中央財政對基礎研究穩定支持機制,建立中央財政穩定支持國家實驗室的專項經費,強化國家對基礎研究的穩定支持。對以重大基礎科研為主或以重大科學裝置為主要研究手段的國家實驗室,應明確中央財政為投入主體。對于聚集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需求的國家實驗室,還應注重調動地方和企業支持基礎研究的積極性,形成以中央財政為主、地方和企業積極參與的多元化穩定支持新格局。

如何進行國家實驗室的人才引進與管理,也是與會委員密切關注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院長、中科院院士饒子和認為,可以借鑒國際上通用的運動員選拔的機制,讓科研的國家隊根據科研發展需要從地方隊、企業隊直接挑選最優秀的科研人員,保證國家實驗室工作始終走在國際前沿。“奧運會上金牌中國已經數不勝數,希望我們國家在科學金牌上能夠集中精力,有所斬獲。”饒子和說。

“我們現在都是小的山包,不會生成一個高原,所以科學成果就沒有足夠的強大、足夠的顯示度,如果我們有國家實驗室就能夠把國家科技提到青藏高原的程度,那一天就會出現珠穆朗瑪峰。”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科院院士趙進才說。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