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訊(記者 汪紅) 全國教育系統職務犯罪案件中,基建工程領域案件占24%,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政課題《高校基建領域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研究》顯示,高校基建腐敗有多達58個廉政風險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政研究所副所長杜治洲表示,防治高;I域腐敗,必須盡快建立高;椖恐饕撠熑肆熑谓K身追究制度。反腐專家莊德水提出,對于一切基建領域的行賄者和受賄者都要記入黑名單,禁止他們的市場參與資格和決策資格。
現狀分析 總投資動輒幾億 違紀處理結果公示少
課題組在教育部直屬及北京市屬54所高校中發放調查問卷,回收52份,發現這些高校平均每年花費在學;窘ㄔO方面的金額多在5億元以下。其中,年均基建投資在5000萬元以下的學校有16所,投資在5000萬元至 1億元的有16所,1億元至5億元的有20所。
從立項到建成使用周期來看,有時長達幾年。工程立項、采購和施工三個環節,權力基本都集中在同一個職能部門(通常是基建處),容易導致權力濫用而發生腐敗。
在公示環節中,進行網上公示最多的程序是招標公告(44所),接下來依次是采購結果公告(32所)、招標文件(10所),違法違紀調查處理結果和工程結算審計報告均只有一所學校進行公示。
腐敗特點 為逃避處罰把同事拉下水
高;ǜ瘮〉男袨橹黧w多為學校分管領導、基建部門領導或直接經手人員;涉案人員通常多次、連續作案。
如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劉代寧,在三年間先后10次收受人民幣14萬元、價值2000元的超市購物券和1部高檔手機,收受賄賂的次數竟高達78次。
此外,由于工作關系和私人關系,容易在上下級之間形成關系密切的團體,為逃避處罰,犯罪分子會想方設法將本單位其他工作人員拉下水,避免其檢舉、揭發。
課題組分別對15所高校的工程技術人員、監理人員、行政運行人員、監察審計人員和行政負責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匯總出易發生廉政風險的基建領域的五個階段,包括項目立項、采購方式的確定、招標過程、合同管理和施工及驗收,共梳理出多達58個風險點。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說,防止高校基建領域腐敗,就要建立健全社會征信機制,對于一切基建領域的行賄者和受賄者都要記入黑名單,禁止他們的市場參與資格和決策資格。同時,還要實行基建項目負責人終身負責制,讓決策者、承建者和監督者等都對工程質量負責。
課題組認為,凡是重大問題都要經會議集體研究決定,不能個人說了算。凡涉及工程招標、合同簽訂、工程重大變更、大額工程款支付等相關內容和事項的決定,均要基建、監察、審計、財務四方共同會簽把關,或共同參與討論研究并形成會議紀要,確保權力規范透明運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政研究所副所長杜治洲表示,要盡快建立高校基建項目的立項、采購、招標、驗收等各個環節的信息公開制度。
可制作《高;I域重大事項集體決策記錄本》,由專人負責對招投標文件的編制、招投標信息的公開渠道和入圍隊伍的遴選方式等作詳細記錄。
文/記者 汪紅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