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定位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要求,研究院積極探索社會化智庫運行模式。建院以來,始終秉持“小核心,大外圍”的發展思路,致力打造運作規范的實體性研究機構,充分引入國內外頂級專家團隊,搭建多層次學術交流平臺,拓展多元化成果轉化渠道,形成特色鮮明的決策研究領域。
--開展前瞻性研究。適應新一輪全球化推進、科技產業創新發展、國際經濟格局與治理轉變等深刻變化,圍繞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針對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難點問題,深入研究國家戰略建議和前海對策建議。
--服務科學決策。堅持問題導向和實踐導向,適應前海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局面,圍繞區域發展、產業創新、制度創新、開放合作等領域,加強信息跟蹤與分析,開展創新性、實務性研究,為政府、企業創新業務提供咨詢建議,為前海科學決策提供支撐。
--推進協同創新。積極與國內外著名機構開展研究與人才培養合作,為前海發展集聚智慧資源、人才資源。發揮社會智庫的獨特優勢,建立多層次交流合作網絡,共同推動思想、制度、技術、產業創新。提升傳播高度與廣度,提煉、總結、傳播前海模式與前海經驗,積極發出前海聲音。
--促進國際合作。圍繞粵港澳合作、“一帶一路”合作、國際經貿規則對話、國際創新創業合作,積極開展國際交流,促進建設國際性經貿網絡、創新網絡與人才網絡。
--研發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圍繞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戰略和國家大數據重點工程,在智能醫療、智能工業、智能服務業領域開展國際合作,建設國內重點實驗室,促進校企實質性合作等科研創新領域。
主要成果
2017年,研究院獲批"深圳市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同時獲批"制度創新實驗室"。前海創新研究院目前已完成項目有31項,參與并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2018年,研究院正在推進的研究項目10余項。
根據研究院科研發展規劃,現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員,真誠歡迎優秀博士人才報名應聘,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基本條件
1、近兩年在國內外院校獲得博士學位或2018年畢業的應屆博士研究生。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年齡35周歲以下(以申請日期計算),對特別優秀人才可適當放寬年齡限制;
2、相關專業:
l社科類專業:計量經濟、應用統計、數學、產業經濟、區域經濟、金融、財政學、國際貿易類等研究方向;理工類專業:人工智能、計算機網絡、信息工程、材料科學、城市規劃等研究方向;
l理工類專業:計算機、人工智能、信息工程等研究方向;
3、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敬業精神,能夠盡職盡責地完成博士后科研工作;
4、全職在本站開展研究工作;
5、在外文期刊發表過文章者優先。
二、報名材料
1、個人簡歷及博士后研究人員進站申請表(請下載附件1);
2、身份證、博士學位證復印件(在讀博士生暫未授予學位的可提供通過答辯的證明),留學博士還需提供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開具的學位認證書復印件;
3、個人主要成果,博士畢業論文、專著、論文、科研成果、獲獎證書復印件等材料;
以上材料均以電子形式發到指定郵箱。
三、相關待遇
1、基本薪酬:年薪35-40萬元(含深圳市補貼18萬元/年,不包含以下福利);
2、住房福利:
(1)入站后即可申請前海人才公租房,前期申請通過率為100%;
(2)符合深圳市后備級人才條件的可以獲得購房補貼(高層次人才政策可提供高達160萬元的住房貼)。
3、出站博士后留深工作的,可獲得深圳市政府按規定給予的30萬元(免稅)科研資助;
4、根據深圳市有關博士后的戶口政策,博士后本人可以在深圳落戶,配偶及子女隨遷;
5、博士后研究人員在站期間享受與研究院正式職工同等福利;
6、專項工作經費保障:針對博士后研究人員,研究院將設立博士專項工作經費保障博士后工作的各項開支。博士后研究人員在站期間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的,研究院給予高額獎勵;
7、博士后出站后,根據本人意愿和研究院需要,優先接納本站博士后人員為單位正式員工,并連續計算其在本單位的工齡;
8、根據所參與的科研項目的完成情況申請績效獎金;
9、優秀在站博士后人員可推薦至國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機構做短期訪學機會。
四、報名時間
本次招收于2019年6月30日截止,根據實際情況不定期組織招收考核。
五、聯系方式
1、電話:0755-88980376
2、聯系人:馬女士
3、郵箱:hr@qiir.org
4、地址:廣東省深圳市前海合作區內深港青年夢工場7棟創業園2樓
六、招收課題
見附表2。
七、附件
項目名稱 | 招收人數 | 預期目標、研究水平及市場前景 |
金融科技的創新與應用模式研究 | 5 | 重點關注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及監管技術等現階段金融科技領域的主流和熱點技術應用,分析互聯網金融、區塊鏈電子貨幣、大數據風控、新型監管技術等在金融業各大領域的創新以及對業態的沖擊。同時結合當前深港地區的金融科技的產業現狀,分析兩地金融科技相關領域的功能優勢,探索前海發展金融科技的突破口與重難點。 |
“一帶一路”國際投資機遇與風險應對研究 | 2 | 結合國際資本在“一帶一路”投資地區的投資經驗和風險事件,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往來、產業合作、新技術應用等諸多領域的投資合作機制和風險應對機制,進一步發揮前海聯結內外的功能優勢,不斷提升前海在推動“一帶一路”戰略中的樞紐地位。 |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與產業合作模式研究 | 2 | 借鑒國際一流灣區的發展路徑與模式,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幾大主要城市的發展戰略、產業布局和優勢產業,探討充分整合粵港澳大灣區現有資源的方向與途徑,尤其是提升深港跨境產業創新合作和體制機制合作的新思路與新路徑。在此基礎上,探索充分發揮前海作為深港合作區的功能優勢,推動前海建設國際化灣區中心。 |
前海人工智能創新生態體系研究 | 2 | 系統總結人工智能產業的各項組成要素與運作機制,結合深港產業現狀,深入分析深港在人工智能方面關于技術、人才、產業、專業服務等多領域全方位的合作創新機制,研究人工智能創新生態系統建設需要的各項經濟要素和制度要素,并結合前海獨特的政策和優勢,探索前海推動深港人工智能資源整合,構建創新生態體系的路徑。 |
公共治理 | 2 | 重點研究公共政策、政府管理與創新、國際經濟政治與國際組織、社會治理和公共治理領域進行高水平理論和政策研究。深入掌握公共管理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以及必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較高的分析和解決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問題的技能,適應市場經濟和依法治國新形勢下的需要。 |
城市規劃 | 3 | 借鑒國際一流灣區的城市規劃及區域設計,深入掌握城市地理、經濟地理、結合城市與區域規劃基礎理論,依據現行的設計規劃,科學思考、分析,并提供合理有效的設計方案;重點對粵港澳大灣區進行前期規劃及能夠從整體上確保總體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實施性、落地性。 |
產業研究(新興未來產業) | 2 |
重點開展產業定位,根據市場及項目開發要求,對未來行業和項目展開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策劃項目定位,對項目的產業選型和業態組合提出建議,提出產業發展策略、運作模式等建議方案。透過結合前海蛇口自貿區發展現況、產業發展現況、競爭格局等,分析產業發展趨勢,建立系統化的未來產業研究體系,緊密掌握未來產業發展新趨勢。 |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