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植物學研究機構,前身為國立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院士于1929年創建。1954年改隸中國科學院易名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1956年建立華南植物園和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10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2022年國務院批復設立華南國家植物園。
華南植物園擁有2個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3個中科院重點實驗室、1個中科院工程實驗室、1個中科院臺站(小良熱帶海岸帶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2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2個廣東省定位觀測研究站、1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種質資源庫以及華南植物鑒定中心等科研平臺。華南植物園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碩士學位培養單位之一,現設有博士學位培養點4個和碩士學位培養點7個,并設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
華南植物園是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中國項目辦公室、國際植物園協會(IABG)秘書處、ANSO植物園專題聯盟(B組)、世界木蘭中心、廣東省植物學會、廣東省植物生理學會掛靠單位。2019年華南植物園被行業評為年度“中國最佳植物園”,2019年國際評估專家組一致認為華南植物園綜合實力居世界前5名。2020年華南植物園“十三五”規劃驗收獲中科院兩項“優秀”(一項重大突破和一項培育方向)。
華南植物園的定位是:立足華南,致力于全球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植物保育、科學研究和知識傳播,在植物學、生態學、農業科學、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關鍵技術等方面建成國際高水平研究機構,引領和帶動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與世界植物園發展,為綠色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華南植物園根據學科發展與國家需求,設置了以下3大研究中心:(1)植物科學研究中心;(2)生態與環境科學研究中心;(3)農業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3大研究中心下設46個研究方向/創新團隊。
根據華南植物園工作需要,現面向應屆博士畢業生和博士后擬出站人員招聘1名人事管理干部,主要負責人事人才管理工作。崗位招聘相關要求如下:
一、崗位應聘基本條件
1.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良好的公民意識和職業道德。
2.愛崗敬業,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和服務意識。
3.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公文寫作能力,大學英語六級考試達到合格等級,具有較強的聽說能力。
4.中共黨員,應屆博士研究生畢業或博士后擬出站人員,具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優先考慮。
5.年齡要求:不超過34歲(即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身心健康,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6.專業要求:生物學、生態學和人力資源管理等相關專業。
7.其它要求:應聘人與本單位在職工作人員之間存在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或者近姻親關系的不得應聘。
二、聘用及薪酬待遇
經廣東省人社廳審批后聘用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事業編制職工),簽訂聘用合同,首個聘用合同期限為3年,其中試用期一年,需考核;執行事業單位工資政策,并按照國家、中科院、廣東省及我園的相關規定執行。
三、報名要求
應聘者須提供以下材料發至liulx@scbg.ac.cn,郵件主題名稱為“人事人才工作主管崗位 + 姓名”。
1.個人申請(要求親筆填寫附件1“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崗位應聘申請表”,掃描后發送)。
2.應聘人基本信息表(附件2)。
3.證明材料:(1)身份證(正反面在1張A4紙上);(2)學歷學位證書,包括第一學歷到最高學歷的畢業證、學位證,國(境)外學歷學位的,需提供國家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及我國駐外使(領)館出具的《留學回國人員證明》或《港澳地區學區人員證明》)或能證明本人留學的相關材料;(3)其他證明材料。上述證明材料按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其他證明材料的順序掃描在同一文檔中。
四、注意事項
1.應聘人要保證所填報資料的真實性,如因個人填報信息失實,或不符合招聘條件和崗位要求而被取消應聘資格的,由應聘者本人負責。
2.應聘人的資格審查通過后,將以電話或郵件通知應聘人參加中英文能力測試,再參加崗位應聘答辯,請注意接聽電話和查收郵件。
3.招聘時間:首批報名截止時間為3月16日(星期四),招聘到合適人選為止。
五、聯系方式
聯系部門:人事教育處
聯系電話:020-37252769
聯 系 人:劉老師
E-mail :liulx@scbg.ac.cn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2023年2月28日
附件下載: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www.gzb.cas.cn/zxtz/202302/t20230228_6686928.html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