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煤科)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中央企業,是我國煤炭工業科技創新的國家隊和排頭兵,業務范圍涵蓋礦山安全、智能裝備、設計建設、綠色開發、清潔低碳、新興多元等六大板塊,擁有涵蓋煤炭行業全專業領域的科技創新體系,致力于煤炭安全綠色智能開發和清潔高效低碳利用,肩負著引領煤炭科技進步的光榮使命。
中煤科工集團沈陽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沈陽設計院)是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二級企業,沈陽設計院在堅持煤炭主業的基礎上,同時加速在露天煤礦連續半連續工藝關鍵裝備研發制造、智能化礦山、綠色礦山、生態環保等新興業務方向的布局,實現了企業的多元化發展。
沈陽設計院先后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遼寧省專精特新企業、沈陽市企業技術中心和遼寧省企業技術中心。榮獲國家級獎項60余項,省部級獎項500余項,市級獎項20余項。擁有全國煤礦智能化卓越團隊“露天礦智能高效開采關鍵技術創新團隊”,涌現一批“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煤礦智能化專家”、“全國煤炭青年科技獎獲得者”、“遼寧省百千萬人才”、“沈陽市領軍人才”、“沈陽市拔尖人才”、“沈陽市中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項目獲得者”、“煤炭行業技能大師”等杰出人才。
為進一步選聘符合中國煤科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以下崗位。
一、招聘崗位
序號 |
崗位 |
專業 |
學歷 |
1 |
研發設計崗 |
機械相關專業 |
博士研究生 |
2 |
研發設計崗 |
力學相關專業 |
博士研究生 |
3 |
研發設計崗 |
人工智能 |
博士研究生 |
4 |
研發設計崗 |
巖土工程、地質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5 |
智能化設計崗 |
采礦工程、智能采礦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二、崗位信息
(一)機械相關專業
【崗位職責】
1.獨立或合作進行科學研究,探索裝備領域的新知識,為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提供理論支持,撰寫并發表高質量論文;
2.能夠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論,推動學科發展;
3.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提升學科影響力;
4.負責機械裝備領域先進技術的調研、引進并應用到產品設計中;
5.參與裝備開發項目的關鍵技術研究工作,對研發過程中的關鍵問題提出合理解決方案;
6.分析競爭對手的產品技術先進性,并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以增強產品的競爭力;
7.根據項目經理分配的部件方案,開展細化研究與設計,關鍵件的計算分析,部件結構的優化和技術改進;
8.負責裝備加工制造、現場安裝、調試及工業性試驗期間的技術支持和指導;
9.協助進行研發項目申報、評審工作;
10.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任職條件】
1.具有國家課題申請與執行能力與經驗;
2.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學習能力,具有扎實的機械、振動理論基礎;
3.承擔過省部級以上科研任務;
4.了解機械行業的政策、市場和技術發展趨勢,具備市場意識和業務拓展能力,能適應較大的工作壓力,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
5.有很好的研究工作經歷,取得過有影響的科研成果,在相關領域期刊雜志上發表過高質量論文;
6.具備良好的書面表達能力,能夠清晰、準確地整理學術分析報告,能夠總結研究成果,撰寫論文和演示匯報材料;
7.精通機械設計及機械原理,熟練掌握SolidWorks、CAD等機械設計軟件;
8.學習能力強、善于總結、工作認真、負責,具有團隊意識。
(二)力學相關專業
【崗位職責】
1.獨立或合作進行科學研究,探索力學領域的新知識,為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提供理論支持,申報公司、省市及國家級科技項目,撰寫并發表高質量論文;
2.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論,推動學科發展;
3.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提升學科影響力;
4.參與或主持科研項目申請,管理研究團隊,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
5.負責裝備整機力學分析方案的制定,整機初算和詳細分析計算。包括且不限于結構和部件的靜力學分析、動力學分析;
6.為裝備各部件的結構改進和優化提供改進方案技術支持和指導;
7.負責整理力學分析報告,模擬分析類的高水平論文;
8.輔助評審裝備產品結構技術方案;
9.為驗證或研究裝備性能的力學實驗室方案設計與組建;
10.領導安排的臨時性工作。
【任職條件】
1.有良好的研究工作經歷,取得過有影響的科研成果,在相關領域期刊雜志上發表過高質量論文;
2.承擔過省部級以上科研任務;
3.具備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4.具有省部級和國家課題申請與執行能力與經驗;
5.學習能力強、善于總結、工作認真、負責,具有團隊意識;
6.具備扎實的力學專業知識,包括但不限于結構力學、材料力學、動力力學、有限單元法等;
7.熟練掌握前處理軟件ANSA或HYPERMESH,熟練掌握NASTRAN求解器,能夠獨立完成復雜模型的建模、分析計算及結果解讀;
8.具備良好的書面表達能力,能夠清晰、準確地整理力學分析報告,能夠總結研究成果,撰寫論文和演示匯報材料;
9.掌握基本力學實驗分析方法。
(三)人工智能
【崗位職責】
1.負責礦山智能化建設中的關鍵技術研發,特別是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研究;
2.負責基于深度學習的計算機視覺,振動檢測等技術難點攻關與前瞻研究,包括圖像語義分割,目標檢測,圖像分類,圖像增強,視頻分析等;
3.負責大數據、機器學習相關技術對礦山開采數據進行深度挖掘與分析,為決策提供支持;
4.跟蹤并研究AI前沿技術,將其應用于礦山智能化改造中,持續提升系統的智能化水平;
5.熟悉部門具體業務,明確項目對算法的需求,針對項目特定業務問題場景,設計和實現具體應用的算法,并進行算法的驗證與持續改進;
6.負責與內外部客戶溝通、匯報,以及根據反饋意見跟進項目并進行設計調整;
7.交辦的其他事項。
【任職條件】
1.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自動化、礦業工程等相關專業;
2.具備扎實的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專業知識基礎;
3.熟悉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AI核心技術及其在工業領域的應用;
4.精通Python/Pytorch/TensorFlow等深度學習關聯的語言和框架,可利用一種或多種開發工具進行算法的實現與驗證;
5.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6.愛崗敬業,善于溝通和協調,具備團隊合作精神。
(四)巖土工程、地質工程
【崗位職責】
1.牽頭露天礦巖土工程領域重大科研項目的組織實施與科技攻關;
2.負責露天礦邊坡工程防治理論與技術的創新性研究;
3.負責露天礦邊坡智能化監測預警產品和技術的開發;
4.協助部門領導進行團隊技術能力建設與培養;
5.其他交辦的臨時性工作。
【任職條件】
1.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工作責任感,有意愿在露天礦巖土工程及災害防治領域持續學習鉆研;
2.具備出色的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文字能力;
3.博士期間帶頭完成2項及以上重大科技項目課題;
4.扎實的理論基礎,能熟練使用FLAC、Midas、UDEC等常用數值計算軟件。
5.在露天礦邊坡領域或智能化領域具有高水平學術成果和創新理念者優先。
(五)采礦工程、智能采礦工程
【崗位職責】
1.負責礦區規劃設計、超大規模露天礦開采規劃設計、無人礦山開采規劃設計、連續化開采工藝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方法研究;
2.負責礦山智能化體系、模式與路徑等方面研究;
3.負責礦山設計、生產等方面大模型構建研究;
4.負責前沿技術及學科交叉融合研究;
5.參與露天礦裝備及智能化系統、平臺產品研發;
6.交辦的其他事項。
【任職條件】
1.采礦工程、智能采礦工程、資源開發規劃與設計、礦業工程等相關專業;
2.具備扎實的礦山地質、開采理論、開采工藝、生產環節、系統裝備等專業知識;
3.至少掌握一項三維礦業軟件;
4.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能力;
5.愛崗敬業,善于溝通和協調,具備團隊合作精神。
三、薪酬福利
1.沈陽設計院的薪酬待遇在本地區具有相對競爭實力,具體薪酬采用“一人一議”政策;
2.薪資結構設計合理,除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外,還可享受年終按考核成績核定的績效獎勵、價值激勵政策、職業資格津貼、差旅補貼、供暖補貼等其他豐厚的獎金和福利待遇;
3.七險二金,包括:五險一金+補充醫療保險+意外險+企業年金;
4.周末雙休、帶薪年休假、定期體檢、節日福利等;
5.根據沈陽市青年后備人才政策,博士高校畢業生可享受沈陽市人社局提供的16萬元的綜合補貼。
四、報名時間、方式及要求
(一)報名時間
此招聘信息長期有效
(二)報名方式
1.應聘者需填寫招聘報名表(附件),表中涉及的學歷學位、專業技術資格需在附件位置粘貼證明材料(有紙質版原件的要求附掃描件,國外學歷需附國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填寫完成后命名為:“姓名+應聘崗位+手機號”并發送至指定郵箱,報名表大小控制在10M以下。
2.通過資格審查者,綜合測評具體事宜另行通知,請保持通訊暢通。沈陽設計院承諾對應聘人員提交的有關材料進行保密,應聘人員應對提交的信息或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凡弄虛作假的,一經查實,即取消考試或聘用資格。
五、聯系方式
(一)簡歷投遞
簡歷投遞郵箱:smyzp1@126.com
聯系人:杜老師 024-24802837
楊老師 024-24156163
崗位業務咨詢:曾老師 18240152221 466246131@qq.com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www.zmsyy.com/contents/1293/1003725.html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