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創辦于1940年,前身是誕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是一所理工為主、工理管文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行列,首批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北京理工大學先進結構技術研究院(Institute of AdvancedStructure Technolog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成立于2015年5月,是專門從事先進結構技術研究的學術實體。研究院旨在結合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瞄準現代國防與工業高端裝備先進結構的前沿基礎科學問題與重大工程技術問題,建立先進結構技術的新概念、新設計理論、新工藝、新實驗手段與表征方法,解決國防與工業裝備領域的關鍵問題,為國防與工業裝備現代化建設服務。
一、基本情況
目前,研究院現有專任教師40人,博士后23人,管理和實驗人員11人。名譽院長、首席科學家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方岱寧教授擔任,院長由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助理、中國力學學會秘書長楊亞政研究員擔任。研究院擁有院士1人,杰青3人,“四青”人才5人,青托4人,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7人,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6人。研究團隊已經形成了一支中科院院士領軍,以杰青、長江學者和青年教師為中堅力量的結構合理的研究隊伍。研究院始終堅持體制創新與科技創新,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積極爭取科研項目、推進科研平臺建設、注重人才培養等方面積極努力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果。成立以來,研究院緊密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學科前沿,開展創新性科學研究,承擔、參與工信部、國防科工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項目。其中,2018、2019、2020年,研究院連續三年獲批國家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類等項目總經費年均超1億元。
研究院擁有充足的科研和辦公用房,占地近6000平米,可以滿足各類科研項目用地需求;擁有優良的科研儀器設備,大型科研儀器設備60余臺/套,迄今設備投入達8000萬元。目前,研究院建有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與航天院所共建6個聯合實驗室,包括航天運載器先進結構聯合實驗室、高溫結構與材料技術聯合實驗室、空間飛行器先進結構技術聯合實驗室、航天先進結構與機構聯合實驗室、飛機先進結構完整性與強度技術聯合實驗室、先進結構技術基礎應用聯合實驗室。
二、組織架構
研究院下設“兩所一中心”:輕量化多功能復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能源、光電及仿生材料與器件研究所,計算仿真與檢測技術及儀器裝備研發中心。并著力推進跨學科科研平臺建設,包括國防與工業裝備的大尺寸主承力復合材料結構研究平臺、輕質多功能一體化復合材料與結構研究平臺、能源與光電材料及柔性功能器件研究平臺、材料與結構制造設備及性能檢測儀器與軟件研發平臺等。
三、研究方向及崗位需求
結合基礎研究與科研項目需求,研究院擬在力學學科、材料學科、機械學科等方向招聘科研和工程技術人才,包括國家“四青”人才、優秀青年教師、博士后和工程技術人員,研究方向包括但不僅限于:
(1)有機高分子材料設計與制備(急需方向);
(2)機器人設計與控制(急需方向);
(3)復合材料與結構設計及制造;
(4)結構振動噪聲與控制;
(5)爆炸與沖擊力學;
(6)流固耦合力學;
(7)極端環境下材料與結構力學;
(8)微納米力學及仿生材料與結構力學;
(9)超高溫結構材料;
(10)能源與環境材料;
(11)材料冶金物理化學;
(12)先進制造工藝(激光/增材/微納/智能);
(13)X射線三維成像技術與CT無損檢測。
四、招聘條件及待遇水平
詳見北京理工大學人力資源部網站:http://rszhaopin.bit.edu.cn/zp.html#/
五、聯系方式
聯系人:張老師、徐老師
聯系電話:010-68911676/68915799
郵箱:pengzhang@bit.edu.cn;xubsh@bit.edu.cn,郵件標題注明:應聘崗位+本人姓名+學位+畢業學校+所學專業
先進結構技術研究院網址:http://xjjg.bit.edu.cn/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