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是一所由重慶市人民政府舉辦,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管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校。學校始建于1954年,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和鮮明的辦學特色,現有南山、學府大道兩個校區。
學校以學科專業建設為基礎,大力促進師范與非師范相互融通、多學科協調發展,產學研緊密結合,現有35個本科專業,涵蓋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藝術學等7個學科門類。
學校高度重視科學研究與科技開發,積極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努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已建有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慶市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重慶市學前教育發展中心、重慶市功能性食品協同創新中心、重慶市"啟智"眾創空間、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市級科研平臺,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還承擔有重慶重慶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等"五中心、四基地"的相關工作。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努力開拓國際化辦學平臺,F與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韓國、泰國等國家和香港、臺灣等地區22個教育機構和院校開展了交流合作。
二、學院簡介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是集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大學科門類,融商務物流和財務金融兩大專業集群,著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應用性、復合型人才為主要任務的實體學院。應用經濟學是校級重點學科。學院現開辦有商務經濟學、物流管理、電子商務、經濟與金融、稅收學、供應鏈管理6個本科專業。學院是西南地區首家、全國第二批開辦商務經濟學本科專業的院系。商務經濟學專業在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和中國科教評價網推出的"中國大學本科教育專業排名"中連續兩年位列第一名。物流管理和電子商務專業復合交叉、理實一體培養特色鮮明。經濟與金融專業著力培養金融分析、金融科技專門人才,稅收學專業財會稅一體化培養納稅服務和稅政服務復合型人才。
學院現有一支師德師風優良、教學科研能力較強、結構合理的師資團隊。教師中,有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同行評議專家2人、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商務經濟學委員會常務副會長1人、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骨干專家1人。學院是學校第一個獲得國家社科基金年度規劃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的院系。學院內設應用經濟系、工商管理系和財務金融系3個教學系,設有創新創業(教育)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案例教學與研究中心、商務溝通與談判研究中心、商務文書寫作中心、商業模式與商務策劃運營研究中心、數據與商務分析中心等功能性教學科研機構。學院擁有物流管理重慶市教學團隊,工商管理、電子商務2個校級教學團隊和重慶市中小企業管理與創新校級科研創新團隊,建有金融經濟研究所、企業經濟研究所和教育經濟研究所,建有全國首個命名為"中國家庭經濟研究中心"的科研創新基地。學院是重慶職業經理人協會授權的中國職業經理人培訓試點基地。
三、需求計劃
擬聘崗位 | 學科及專業 | 學歷學位 | 崗位性質 |
教學科研崗 | 經濟學類、財政學類、金融學類、經濟與貿易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物流管理與工程類、電子商務類、工業工程類、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統計學、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方向)、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經濟與商業情報方向)、控制科學與工程(智能決策方法及應用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經濟管理應用方向)、社會學(社會經濟學方向)、民族學(民族經濟學方向)、數學(數理經濟學方向)、系統科學(金融經濟系統復雜性方向)、地理學(經濟地理學方向)、法學(法經濟學方向) | 博士研究生學歷和學位 | 事業編制 |
1、資格審查
用人部門根據崗位需求對應聘者進行資格初審,人事處進行資格進行復審,推薦符合崗位要求條件的人員進入考核環節。
2、綜合考核
考核內容為擬聘崗位所需專業知識、學術水平、專業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環境適應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工作態度等,考核方式為講課、說課和學術答辯等。
五、聘用待遇
1、本次公開招聘崗位均為事業編制,工資福利待遇按重慶市有關規定執行。
2、學校對博士等高層次人才提供專項引進待遇,具體可來電來函咨詢。
3、特別優秀者可一事一議。
六、聯系方式
報名請下載填寫《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公開招聘人員報名登記表》(附件),連同個人簡歷(含各階段主修課程,已婚者建議同時提供配偶的簡歷)發送以下聯系人的郵箱,電子郵件請以"姓名+**大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命名。
1、鄭老師聯系電話:023-62658200;電子郵箱:zhenghong@cque.edu.cn
2、馬院長聯系電話:023-62658160;電子郵箱:mazb@cque.edu.cn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