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組織學院(貿易談判學院)致力于為國家參與引領全球治理培養后備人才,現誠邀海內外優秀才俊加盟學院,共同成就偉大事業,譜寫精彩華章!
一、招聘領域
法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學科領域,包括但不限于:國際法、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國際組織、國際政治經濟學、國際談判、中國外交等。
二、招聘崗位
01領軍人才
1.學術造詣高,在本學科領域已經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學術領域有較高學術影響力和學術知名度;
2.在國內外高校或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員)或相當崗位及以上職稱。
02青年英才
具有博士學位,已取得同行公認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有較強的學術研究與教學能力,具有較大的發展潛質。年齡不超過35周歲(有工作經驗的可適當放寬)。
三、應聘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法規;
2.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法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學科專業;
3.承擔本科及研究生專業課程教學;
4.協助學科建設、承擔科研任務;
5.具有國際組織或跨國集團實習工作經歷,海外知名高校工作研究經歷,或具有國際組織后備人才培養和科研經歷的應聘人員將優先考慮。
四、薪酬待遇
根據申請人資歷、成果等條件提供強大的科研支持和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
五、應聘程序
1.申請材料:個人詳細簡歷及支撐材料;兩封專家推薦信
2.聯系人:馮老師,電話021-52067656
郵箱gjzzxysuibe@163.com;fengluwei@suibe.edu.cn
3.學院網站:http://www.suibe.edu.cn/gjzz/
4.通訊地址:上海市長寧區古北路620號綜合樓416室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組織學院(貿易談判學院)辦公室
郵政編碼:200336
本招聘啟事常年有效。學院將及時匯總招聘材料并擇優安排面試。
六、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簡介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始建于1960年,是原國家對外貿易部(商務部前身)最早設置的兩所高校之一,1994年劃歸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是長三角地區唯一一所聚焦對外經貿領域的高校,已躋身上海市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地方高校。
學校堅持以一流學科建設為引領,構建形成以經濟學為龍頭、以開放型經濟學科群為特色,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理學、工學、教育學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F有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國際貿易學、金融學、數量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和國際發展合作等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外國語言文學、理論經濟學、統計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等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4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法律、工商管理、國際商務、會計、翻譯、金融、應用統計、新聞與傳播、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國際中文教育等13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建有35個本科專業(含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6個)。
七、國際組織學院(貿易談判學院)簡介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組織學院(貿易談判學院)組建于2024年1月,是上海首家實體國際組織學院。學院建立了本碩博一體化國際組織后備人才培養體系,設有國際經貿規則系、國際經濟組織系和國際關系學系,開設國際經貿規則、經濟學(國際經濟組織人才實驗班)、國際政治等三個本科專業(方向),世界貿易組織法、法與經濟學、國際商務(國際經濟組織人才方向)、國際法與國際關系、國際事務等五個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方向),以及應用經濟學(全球經貿治理)博士(方向)。
學院設有世界貿易組織講席(中國)研究院、WTO亞太培訓中心和全球勝任力中心等教學和研究機構,并于2020年入選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首批“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建有上海高校智庫“國際經貿治理與中國改革開放聯合研究中心”、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基地“世界貿易組織研究中心”、全球經貿治理研究網絡-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研究院等學術基地,并與上海市人大法工委共建“上海涉外經貿法治研究院”,與上海海事法院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
學院圍繞國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要求,精準對標國際組織人才標準,通過全面提升學生的全球勝任力,旨在重點培養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了解我國國情、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談判的專業人才,F有教職工3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20余名,超過60%的專任教師擁有高級職稱。在校本碩博學生400余人。中國情懷世界眼光,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組織學院(貿易談判學院),誠邀您的加盟!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www.suibe.edu.cn/gjzz/2024/0910/c11964a174375/page.htm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