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近日在深圳舉辦了2016第六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盛典。香港城市大學王鈞的“構建神經動力學優化理論基礎,推動人工智能科學發展”獲得成就獎;浙江大學吳朝暉創新團隊完成的“腦機融合的混合智能理論與方法”和北京工業大學喬俊飛等完成的“城市污水處理過程智能優化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成果分別摘得創新一等獎和進步一等獎殊榮。
據介紹,2016年第六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共評出成就獎1名,創新獎13名;進步獎14名。香港城市大學王鈞由于在豐富和拓展神經動力學系統的理論與方法,建立神經網絡優化計算和工程應用等前沿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高水平創新成果,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成就獎;浙江大學吳朝暉創新團隊由于在腦機融合的混合智能理論與方法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創新獎一等獎;清華大學李剛由于在基于結構化稀疏處理的時敏目標雷達智能探測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創新獎一等獎;第四范式戴文淵由于成功將遷移學習技術應用到互聯網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創新獎一等獎;清華大學馬惠敏由于在基于圖像認知的心理測評方法及系統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創新獎一等獎。
此外,由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喬俊飛、于海斌、韓紅桂、苑明哲、常江、于廣平、楊慶、李文靜、楊翠麗、侯瑩、武利、張會清、嚴愛軍、高學金、郭民、柴偉、王景楊、張建華、王佳偉、高永青、郝二成完成的“城市污水處理過程智能優化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成果;上海交通大學、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曹其新、徐方、朱笑笑、鄒風山、冷春濤、王鵬飛、楊奇峰、李學威、陳鵬、白衛邦、張昊若完成的“面向數字化工廠的搬運機器人智能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成果;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廣州章和電氣有限公司、上海璟和技創機器人有限公司的李智軍、孫富春、袁培江、宋嶸、史震云、胥布工、張衛平、顧捷完成的“可穿戴康復機器人關鍵技術及其應用”項目成果分別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是我國智能科學技術領域唯一以吳文俊院士命名,依托社會力量設立的科學技術獎,由國家級學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發起主辦,國際知名IT企業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發起捐資,經科學技術部核準,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告(國科獎社證字第0218號)正式設立,被外界譽為“中國智能科技最高獎”。該獎以“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為方針,獎勵在智能科學技術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迄今已成功舉辦六屆評審及頒獎活動,先后授予72個單位,369名學者及專家、96個創新成果和項目獲得表彰獎勵。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