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國科學院(中科院)在世界科技強國建設方面須先行一步,2020年要初步實現“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目標,到2030年要全面實現這“四個率先”。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9日在北京舉辦部長茶座活動,中科院院長白春禮院士應邀與媒體交流時作出上述表示。
他介紹說,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中科院2014年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并提出“兩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是到2020年左右,初步實現“四個率先”目標,在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應有的骨干引領作用。第二步是從明年開始再用10年時間,到2030年左右,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目標,為把中國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中科院這幾年在實施“率先行動”計劃過程中,還加強實質性的國際交流合作,現已聯合建立南美天文研究中心(智利)、南美空間天氣實驗室(巴西)、中-非聯合研究中心(肯尼亞)、中亞藥物研究中心(烏茲別克斯坦)、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加德滿都科教中心(尼泊爾)、中-斯聯合科教中心(斯里蘭卡)、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緬甸)、曼谷創新合作中心(泰國)、中-巴地球科學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等10個海外科教合作中心,實現了中國科研機構在海外零的突破。
此外,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方面,在跟香港高校共建聯合實驗室基礎上,中科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于去年獲批建立,并已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注冊,既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將進一步加強香港和內地的科技教育合作。
發展國際科學組織方面,中科院去年牽頭成立“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白春禮擔任聯盟主席。ANSO是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由沿線國家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共同組成,也是中科院牽頭成立的首個綜合性國際科技組織,將在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培訓科技人才、建設海外科教中心、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加強科技成果在沿線國家落地應用等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白春禮指出,中科院在“率先行動”計劃中開展的這些布局和舉措,都將推進中國科技在國際舞臺上不斷發揮作用,從而為世界科技強國建設奠定重要基礎。
他還透露,瞄準實現世界科技強國目標,目前,中科院一方面正組織力量積極參與2021-2035年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研究編制工作,另一方面也在研究編制中科院自己的“十四五”和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