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徐漢雄
據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網站消息,8月11日下午,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召開干部大會,宣布自治區黨委關于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領導班子調整的決定:秦艷同志任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提名廳長。
草原研究所走出的女廳官
公開信息顯示,秦艷,女,1980年11月出生,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人,農學博士,研究員。
“80后”博士女干部秦艷提名廳長(資料圖)
據秦艷簡歷:1999年9月進入內蒙古農業大學生態環境學院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習,后留校在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碩博連讀,獲得農學博士。
2008年7月,秦艷博士畢業后進入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工作,歷任科技管理處干部、人事處(黨委辦公室)處長(主任)助理、人事處(黨委辦公室)副處長(副主任)等職,2014年1月任人事處(黨委辦公室)處長(主任)。
據了解,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成立于1963年,是專業從事草學研究的國家級研究所,也是唯一的中央駐區正廳級科研事業單位。
2017年4月,秦艷出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黨委委員、副所長、工會主席,內蒙古青聯常委,內蒙古直屬機關青聯副主席(其間:晉升為研究員)。
2017年11月,秦艷調任阿拉善盟行政公署黨組成員、副盟長,2021年任阿拉善盟盟委委員、副盟長、行署黨組副書記。
政壇80后“廳局級”嶄露頭角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像秦艷這樣獲得機會垂青的年輕干部,不乏其人。
以“80后”來說,曾經是新生代的年齡標識,這批成長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年輕干部,走上前臺后,就引來社會的矚目。
實際上,最早一批的“80后”已將近40歲,已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但在政壇中,“80后”又算新生力量,有著明星般的耀眼光環,被人津津樂道。
1980年5月出生的女干部王藝,她于2016年10月出任共青團河南省委書記,在當時,她成為全國首位“80后”正廳級干部。資料顯示,她是河南許昌人,研究生學歷,哲學博士。今年已改任河南住建廳副廳長(正廳級)。
王藝(資料圖)
不久前,黑龍江“80后”官員陳蘇走上正廳級崗位。值得一提的是,陳蘇是全國第一個博士生志愿者,并于2007年7月被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評為“全國三好學生”。
陳蘇(資料圖)
據媒體統計,包括陳蘇在內,年初至今至少有7位“80后”晉升正廳級。他們分別是:黑龍江省人防辦主任陳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金融監管局局長葛坦,陜西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主任趙孝,湖北港口集團總經理王璽瑋,共青團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書記龔雪飛,貴州省文旅廳廳長孫含欣,河南住建廳副廳長(正廳級)王藝。
“80后”正廳級官員,全國已有20余人。除了上述7位,至少還有14位“80后”正廳級官員。諸如,共青團上海市委書記上官劍、共青團湖北省委書記周森鋒、共青團湖南省委書記李志超、共青團青海省委書記董玉毅,北京房山區區長陽波,天津寶坻區區長郭康偉,山西太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俊義,山西省臨汾市委副書記、洪洞縣委書記黃巍,等等。
高學歷、專業化是年輕干部的共同特點
觀察多位“80后”廳級干部,成長于改革開放之后的他們,有著更加完整的教育經歷。越來越多的“專家型”“學者型”干部走進民眾視野。
除了年輕、升遷快,他們的共同點是高學歷,均是碩博,有的還為名校畢業。在升到正廳級前,都有多崗位鍛煉的經歷。
諸如,年初躋身正廳級行列的“80后”干部,7人中4位博士,3位碩士。7人中,5人畢業于清華、北大、復旦等985、211名校。
另14位“80后”正廳級官員,高學歷人數同樣占多數。諸如,葛坦是遼寧大連人,本碩均就讀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畢業后長期在交通銀行工作。從管培生起步,35歲任交行江蘇省分行副行長。2020年10月,他跨省到新疆昌吉任副州長,今年6月履新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
孫含欣是黑龍江雞西人,本碩博均就讀于北京大學,畢業后留校,曾任校團委副書記,期間到遼寧省沈陽市政府掛職。2019年跨省到貴州銅仁任市委副書記。今年3月,孫含欣履新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黨組書記,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
周密是安徽無為人,博士,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后到安徽省政府工作,此后在省內跨領域、跨系統歷練。2021年5月晉升正廳級。
劉凱本碩博就讀于北大,曾任北京大學團委副書記、北京市朝陽區團委書記,2011年10月赴甘肅任職,去年底出任嘉峪關市長。
專家:有利于干部梯隊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80后正廳級官員是從基層走上來的。
山西太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俊義的履歷就很典型。他是山西長治人,從洛陽師范畢業后,到山西潞安集團下屬公司合成車間工作,成為一名操作工。之后他長期在此工作,2019年1月任山西潞安礦業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
2020年7月,劉俊義任山西潞安化工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次年2月轉戰地方,任山西省太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正廳級)。
80后官員出生成長于改革開放后,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曾對媒體表示,這些年輕干部,他們大都學歷較高,知識結構多元豐富,視野和思維也更廣闊開放。
他曾提到,這些年輕干部補充到重要領導崗位,可以讓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年齡結構、知識結構更科學,有利于干部梯隊建設,有利于深化改革,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竹立家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80后走上廳局級崗位,這是年齡分野的體現。從時間上看,未來5至10年,80后官員將成為廳局級干部的主流。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同樣認為,把一大批優秀的年輕人提拔上來,有助于優化部分地方領導干部年齡結構,完善干部配備的科學性,有利于國家事業發展。
年輕干部如何不負所望
年輕干部的選拔任用,是近年來社會關注度較高的話題之一。
“按照規定選用干部時,年齡不應該成為太大的限制,關鍵要任人唯賢。”汪玉凱稱,如果年輕干部的提拔符合程序規范,使真正有能力、有才華、經過實踐檢驗、經過民眾認可的年輕人提拔上來,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不久前,安徽一名“80后”廳級干部履新。6月19日,安徽省委組織部發布干部任前公示公告顯示:姚凱,男,漢族,1982年2月生,大學學歷,經濟學學士、管理學學士,中共黨員,現任蕪湖市副市長,擬任省轄市市委常委。
姚凱同樣有跨省經歷,曾在山東省青島市工作8年,2012年調至安徽,2021年7月任蕪湖市副市長。
6月15日,安徽召開年輕干部座談會,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出席會議并講話。會上,5位年輕干部代表作了發言,姚凱正是其中之一。
姚凱(資料圖)
省委書記鄭柵潔會上強調,年輕干部要做“五種人”——忠誠的人,有擔當的人,有本事的人,愛民的人,干凈的人。
事實證明,業績都是干出來的。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年輕干部成長沒有捷徑可走,常經風雨、多見世面方能壯筋骨、長才干。
近年來,關于年輕干部的選拔任用,中央也曾多次部署。十九大報告指出:“大力發現儲備年輕干部,注重在基層一線和困難艱苦的地方培養鍛煉年輕干部,源源不斷選拔使用經過實踐考驗的優秀年輕干部。”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中國新聞網、海峽網 )
(來源:極目新聞)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