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朱松梅)本周末,我國內地首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發起設立的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將頒發給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和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獎金各100萬美元。朝陽區政府和未來論壇也將同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論壇辦公地和永久會址都將落戶朝陽。
未來論壇是國內唯一的商學跨界科學傳播公益平臺。2015年創立以來,每月邀請國內外頂尖科學家舉辦講座,聚焦物理、數學、化學、生物醫學、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今年,論壇首設“未來科學大獎”,在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兩個基礎研究領域設置獎項,頒發給上一年度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未來論壇相關負責人介紹,評選標準是獲獎者的科學成果是否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獲獎者不限國籍,但科研工作應主要在中國內地和港澳臺地區完成。
首屆未來科學大獎設物質科學獎和生命科學獎,獲獎者分別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和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盧煜明在孕婦血液中發現了胎兒的游離DNA,開創了“無創產前胎兒基因檢查”,避免了羊水穿刺對胎兒造成的傷害。薛其坤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在對奇特量子現象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本周末,首屆未來科學大獎將正式頒發給兩位科學家,獎金為每人100萬美元。如此高額的獎金全部由企業家捐贈,生命科學獎的捐贈人為丁健、李彥宏、沈南鵬、張磊,物質科學獎的捐贈人為鄧鋒、吳鷹、徐小平、吳亞軍。按照組委會規定,獎金全部由獲獎者自由支配。
企業家拿出一筆不菲的資金,用于獎勵科學家,這在中國內地還是頭一回。企業家雖是捐贈人,但完全不參與提名和評審。去年9月,直到論壇對外宣布獲獎者的那一刻,捐贈人才知道究竟花落誰家。
一切以科學為標尺,只有科學家才是把關者,這正是未來科學大獎的評選規則。評選借鑒了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茨獎等著名科學獎項的評選程序,由九位國內外頂尖科學家組成星光熠熠的科學委員會。為了保證公平公正,提名人和評審人都不能主動報名,而是由科學委員會進行邀請。
朝陽區區長王灝介紹說,朝陽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已有1300余家,占全市10%。為了更好地發揮政府在統籌創新資源中的作用,充分調動市場的積極性,本月14-15日,朝陽區將與未來論壇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朝陽區發揮技術、資本、人才、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借助未來論壇的影響力和優質資源,共同搭建科技信息交流中心、轉化應用交流和科普交流平臺。此外,未來論壇的辦公地和永久會址也將在不久后落戶朝陽區。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