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科研資訊 > 科研進展 > 中青報:原創基礎研究中國的時代到了嗎

關注微信

中青報:原創基礎研究中國的時代到了嗎

時間:2016-10-18來1源:未知 作者:91boshi

  根據《自然》雜志的引用數據,從2005年到2015年,我國發表的研究論文數量占全球總量的比例從13%增長到了20%,僅次于美國;在世界范圍內引用率較高的論文中,大約每五篇中就有一篇有中國研究者參與。

不僅如此,前不久發布的《自然》增刊“自然指數2016新星榜”顯示,中國科研機構正在引領全球高質量研究產出的快速增長。在全球100家科研產出增加最多的科研機構中,有40家來自中國,其中24家自2012年以來的增幅超過50%,而美國作為全球高質量科研論文的第一大貢獻國,在榜單上居第二位……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科研領域創新的大力支持,中國原創基礎研究不斷突破。那么,原創基礎研究的中國時代到了嗎?

在10月15日舉行的2016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上,國內外知名科學家們以“原創基礎研究,中國的時代到了么”為題進行了探討。

“原創基礎研究對國家競爭力有什么影響?”面對主持人、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董晨的提問,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錢穎一給出了一組數據。

2005年,中國GDP是美國的18%,而2015年,這一數字變為了61%。在這10年間,中國GDP占全球的份額從5%增加到了15%,中國發表的學術論文占全球總量的比例從13%增長到了20%。對于這些數字的解讀,錢穎一認為,一方面表明“科學發展、論文發表是有門檻的”,另一方面表明“中國論文發表與中國經濟發展是同步的”。

“現在我們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即基礎研究創新的時期已經到了。”在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田剛看來,目前,中國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國家對基礎科學的投入持續加大,這令美國很多基礎研究學者非常羨慕。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謝心澄對此表示贊同。在他看來,中國已經到了創新能力不斷增加的階段,并且確實做出很多原創性工作。

謝心澄認為,國力發展對物理學發展非常重要。近十幾年國家對基礎學科的投入不斷增加,跟美國最好的實驗室相比,“起碼從儀器上不吃虧了”。此外,“青年人才”讓我們有機會和財力引進了一批很優秀的青年科學家。

謝心澄以北大量子材料中心為例,該中心引進的青年人才中,除了兩位因其他原因,剩下的都拿到了國內“青年人才”,這些年輕人做出了不少成果。

在田剛看來,我們應該繼續做好人才激勵工作,把科研經費用好,獎勵那些真正對科學作出貢獻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同時,他希望年輕人要堅定信心,在選題和研究上做一些大題目,敢于挑戰世界難題。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施揚也對中國科研的年輕力量表示了肯定。他發現,現在許多中國學生達到了可以和教授坐在一起討論一些大問題的水平。這令他很振奮,“這10年中國科研的變化,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的”。

然而,與幾位學者不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教授邵峰認為,雖然“可以做優秀的研究的時代到了”,但 “從科研文化或者科研體制來說,也面臨著很大挑戰”。

邵峰坦言,令他擔心的是“人才項目已經標簽化了”。在他看來,很多人將“青年長江學者”之類的身份看作學術圈“上臺階”的“樓梯”,做科研時幾乎80%的動力都被其牽引。而很多項目評審“就是數數你發的文章,你就拿到了這個頭銜”,這導致很多想長期做原創性研究的年輕人沒有機會。

邵峰認為,我們應該以對科學的追求、在領域里的重要研究作為牽引,而不是“Title”,“聰明人想得到那些東西是很容易的,但是真正做一個有持久影響力的、發現前人沒發現的東西卻并不容易,是需要時間的”。

“我們要看這個人是不是在路上,如果在這個路上就應該支持他,而不在這個路上就不應該支持他。如果能夠實現這樣的做法,我覺得中國做原創基礎研究的時代就真正到來了。” 邵峰說。

“原創基礎研究現在比較活躍,以后會到一個井噴時代,而最關鍵的還是人,我們要支持有潛質的人。” 施揚認為,現在許多人才計劃都有一個共性,即都是一次性的,而不是持續性的,“在中國的大環境下,我們缺乏這樣一種機制,即力度更大、持續性的支持”。

求是基金會顧問、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則表示,中國原創基礎研究不必著急,“要想有最重要的原創基礎研究,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你知道:什么問題是當時最重要的”。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