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今天(10月26日)上午召開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中國科學院組織相關研究所開展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工程(2008-2014年)評估工作,形成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2008-2014年)建設成效評估》(以下簡稱《評估報告》)!对u估報告》顯示,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工程實施成效顯著,主要生態系統結構穩定功能向好。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汪海洲等出席發布會。
張亞平介紹,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為切實保護好這一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2009年2月國務院批準《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確定實施三大類10項工程。目前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工程處于建設的關鍵時期,中科院于2013年組織專業團隊,歷時3年開展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工程的建設成效評估工作,研究了西藏近20年來的生態環境變化特征,評估了主要生態工程的實施成效。
張亞平表示,評估工作顯示,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工程實施開局良好,高原生態系統整體上處于穩定狀態,重點工程區的生態效益已經開始發揮,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得到有效維持。至2030年屏障工程完成之后,將能夠基本實現“有效保護、成功治理、穩定向好、生態安全”的《規劃》目標。
《評估報告》指出,《規劃》中擬定的工程有序推進,部分重點工程已取得了比較明顯的生態效益,高原生態系統結構整體穩定,生態屏障功能總體維持向好。
《評估報告》指出,高原生態系統整體穩定,植被覆蓋度呈增加趨勢。近20年來,西藏嚴格執行國土空間管控,生態格局的變化率低于0.15%。地面植被覆蓋度呈小幅度上升,覆蓋度增加的區域面積占全區國土比例66.5%,生態系統結構改善。
西藏沙化面積減少,工程區風沙治理成效顯著。防沙治沙工程實施之后,沙化土地面積減少10.71萬公頃,年均減少1.53萬公頃。極重度沙化土地向重度或中度沙化轉化。雅江河谷(曲水-桑日段)典型觀測區的統計結果表明,災害性沙塵天氣由2000年的85天下降至2014年的32天。
退牧還草促進了草地恢復,提高了農牧民收入。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以來,工程區內植被覆蓋度比工程區外高9.9%~22.5%,平均提高16.9%。折合每公頃增加干草產量約85.2公斤,平均提高24.25%,有效保護了草原生態環境,增加了農牧民收入。
農牧區清潔能源使用率大幅提高,農牧民生活條件顯著改善。新型清潔能源使用率達65.6%,減輕了對林草生態系統的破壞。使用清潔能源還為農牧民增收節支,改善了當地生活衛生條件。
天然林與自然生態區保護初見成效,野生動植物種群恢復性增長。天然林保護一期工程實施以來,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增加0.9%。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41.37萬平方公里,占全區國土面積的33.9%。受保護濕地面積430.8萬公頃,占全區濕地面積的65.98%。珍稀野生動植物得到了有效保護,種群數量增加顯著。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逐步提升,生態安全屏障功能穩定向好。生態系統水源調節作用波動中提升,工程實施前后相比增加了2.65%,森林涵養水源功能穩定保持;生態系統防風固沙作用開始發揮,主要風沙區沙化強度減弱;生態系統碳儲量增加2.56%,固碳功能穩中有升。
據了解,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西藏的生態環境保護,2009年2月18日,國務院第5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將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工程確定為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兑巹潯肥俏鞑厣鷳B環境保護方面的總綱,包括生態保護、生態建設和支撐保障3大類10項工程,建設期限為23年。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