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科研資訊 > 科技動態 >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基于北斗導航衛星的亞歐間國際時間比對

關注微信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基于北斗導航衛星的亞歐間國際時間比對

時間:2017-09-13來1源:中科院之聲 作者:白浩然 武文俊

  北斗是我國獨立自主開發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自2004年8月立項以來,北斗二號工程已經建成了能夠為我國及亞太地區提供導航、定位、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的系統,服務區內系統性能與國外同類系統相當,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系統時間簡稱北斗時(BDT)。北斗時屬原子時,起算歷元時間是2006年1月1日0時0分0秒,它通過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保持的地方協調世界時UTC(NTSC)與世界時間取得聯系。可以說,UTC(NTSC)的保持精度直接影響到北斗時間及其授時服務的準確性。

目前,世界上有兩種時間計量系統,一種是基于地球自轉的“世界時”,另一種則是基于原子振蕩的“原子時”。由于兩種時間尺度對秒的測量方法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個時間系統之間就會出現差異。1972年一種折中的時間尺度應運而生,所以有了“協調世界時”的概念。

通常協調世界時是各國授時發播的基礎。我國的標準時間是國家授時中心通過氫銫原子鐘組所保持的地方協調世界時UTC(NTSC),該時間通過長短波授時系統發播出去供各行各業應用。而“協調世界時”則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原子鐘產生的數據與世界其他守時中心原子鐘的數據綜合歸算而獲得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于北斗導航衛星的亞歐間國際時間比對,這對于拓展北斗系統的國際應用具有重要價值和里程碑意義。

在此次遠距離國際時間比對中,國家授時中心時間基準實驗室基于我國時間基準UTC(NTSC)系統,采用北斗共視法,通過與德國物理技術研究院所保持的德國國家標準時間UTC(PTB)、瑞典國家技術研究中心保持的瑞典國家標準時間UTC(SP)、比利時皇家天文臺保持的比利時國家標準時間UTC(ORB)以及西班牙海軍天文臺保持的西班牙國家標準時間UTC(ROA)分別進行比對試驗,實現了2~3納秒的比對精度,其遠距離比對性能指標與美國GPS共視比對精度相當,這為北斗應用于國際時間的產生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還不完善,其主要覆蓋范圍在亞太區域,而歐洲僅能觀測到4顆左右的衛星且仰角較低,所以實現長基線的時間比對相對較為困難。

此次北斗亞歐間國際時間比對的完成,證明北斗已經初步具備了加入國際時間歸算的能力,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國北斗的國際地位。目前,美國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系統已經正式作為國際標準時間計算的國際時間比對手段,而北斗作為我國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實現穩定可靠的長基線時間比對將對國際標準時間的產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家授時中心在北斗任務中還承擔著GNSS時差監測、時間頻率體系及原子鐘研制等多項關鍵技術攻關任務,這在北斗系統的建設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國家授時中心還是中俄衛星導航時間兼容與互操作國際合作的中方組長單位,代表北斗參加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與國際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基增強系統互操作(IWG)中時間方面的國際工作。

除此之外,國家授時中心還在多方面代表我國北斗系統在國際舞臺上與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印度IRNSS及日本QZSS系統等供應商和各國際組織等開展博弈與競爭,為中國北斗爭取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主動權、主導權。

圖:國家授時中心時頻基準實驗室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