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David Parkins
美國研究人員要如何準備迎接新總統?《自然》雜志采訪了9位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的專家,呈現了他們對下屆美國政府的建議和擔憂。
警惕降低藥物標準計劃
神戶理化研究所發育生物學中心Douglas Sipp
支持藥物在上市前應當進行功效檢測的人們,將要度過一個艱難的4年。近年來,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共和黨多數成員,試圖削弱食品及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權威,以及其要求新藥品在上市前必須證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權力。
大多數人十分關心共和黨提出的聯邦“有權嘗試”法案。該法案將允許企業和醫生向瀕危病人售賣僅通過初步安全性測試的實驗藥物。目前,美國32個州已經陸續出臺了相似法案。而這樣一個聯邦法案實際上會使I期臨床試驗(安全性測試)成為新藥市場準入門檻。
其次是美國REGROW法案。該法案試圖降低細胞治療產品的標準。但國際干細胞研究學會等大部分科學團體均對該法案表示反對。而在共和黨主導的政府中,已停滯不前的REGROW法案似乎能重見光明。
清潔能源創造就業機會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可再生清潔能源實驗室主任Daniel M. Kammen
如果特朗普的商業頭腦像他說的一樣,那他將看到清潔能源的商業前景。與煤炭和天然氣相比,清潔能源項目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目前,太陽能和風能項目產生的能源價格約為2.5~4¢每千瓦時。
而如果與電動汽車制造業相結合,清潔能源的經濟效益甚至更深遠,前者為高技術部門帶來了新研發力量。相比煤炭能源項目,可再生能源是一條擺脫能源和經濟貧乏的“快速通道”。
全球能源市場也在推動向清潔能源轉型。摩洛哥、肯尼亞和南非等國也紛紛上馬可再生能源項目,以解決當地能源問題。而特朗普則試圖把美國從巴黎氣候協定中撤出來,并曾猛烈抨擊美國環保署,并表示將廢除奧巴馬的氣候法規。
不過,無論美國參與與否,世界都在追求清潔能源和環境友好。而不想在這場能源革命中獲利將是愚蠢的。
墊著腳走過核“雷區”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智能系統中心主任Stuart Russell
關于邊防政策,我有兩個擔憂。首先,我不認為白宮將知道設置致死性自動武器所造成的人道主義和戰略影響危害。第二,我擔憂禁止核試驗條約的影響力。
特朗普蔑視受到軍備控制專家擁護的伊朗核協議。他還表示對允許一些亞洲和中東地區國家擁有核武器沒有異議。特朗普還稱有計劃使用核武器打擊恐怖組織。
70年來,整個世界小心翼翼地穿越核地帶,而出口或許已在眼前。而特朗普或許會將我們重新推入雷區,搖搖欲墜。
學著制定政策
德國國際和安全事務研究所Lars Brozus和Oliver Geden
特朗普上臺或許為社會科學家提供了獨特機會,以深入研究一個重大課題:決策制定者對制定決策如何相關?實際上,該問題并不想它聽上去那么輕率。
數十年來,社會學家一直希望能弄清誰和什么影響政治決策和政府行為。于是,出現了兩大陣營:一是主要以歷史學家為代表的,支持“大人物”制定“大政策”。另一個陣營主要由政治學家組成,他們將政治歸結為機會、利益和時間的產物。
由一個深刻分裂的共和黨惡意接收的華盛頓官僚機構,將為解答這些問題提供實例。
保護戰后合約
喬治亞理工學院歷史和社會學學院教授John Krige
我擔憂人文科學將被打上無關經濟發展的烙印。我還擔心,被認為是對政府政策或社會趨勢不滿的社會科學將遭受“自由主義偏見”的損害。大學商業化正在進行,而且將會加速。持槍進入校園和教室的權力可能被維護。
隨著經費減少,美國公立大學將招收越來越多留學生,以增加學費收入。而國外學生將平衡在尖端研究型大學學習帶來的收益和不斷增長的仇外心理,加強對非美國公民的知識流動限制和增加成本。
目前,國際科學和技術交換正在遭受威脅,并將遭遇特朗普在競選活動中預期的商業戰爭的反沖。而抑制氣候變化和控制核武器擴散的國際條約將被撕毀。特朗普的勝利以及共和黨控制國會,將加速戰后科學、技術、高等教育和國家間合約的終結。
從過去的斗爭中吸取力量
意大利米蘭大學干細胞研究中心主任Elena Cattaneo
美國科學界已經證明其恪守理性爭論戰勝大部分困難的承諾。自從2001年,喬治·布什禁止公共經費資助胚胎干細胞研究,研究人員就開始尋找解決方法。他們嘗試了從私有基金到公共協會的各種資金來源。該國科學家始終傳達著一個堅實的理念:我們一直在推進研究。
實際上,現任總統奧巴馬在2009年3月執行了他對干細胞的行政命令,授權在美國利用人類胚胎干細胞進行實驗,這推翻了布什設下的限制。而一些生物醫學研究人員擔心特朗普會取締奧巴馬計劃,。
無論如何,美國科學家的膽量、認為實證主義能抵御風險的“抗體”讓我非常尊重。這種精神也將為全世界提供養分。
分享科學的樂趣
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史和物理學教授David Kaiser
對于科學和科學家而言,即刻產生的挑戰是聯邦經費削減帶來的壓力。這可能使資助有望短期取得回報的短期項目的趨勢更加惡化。而這些趨勢使得中長期項目難以維持。
因此,科學家和學者必須繼續闡明支持科研的意義。而其中一些價值將來源于技術轉移。但人們也應當意識到無形的長期效益。這些效益對納稅人和政策制定者而言并不明顯。
以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為例,引力波的發現使得其穩定多年的經費達到高峰,于是,負責人便能計劃下一步工作和招聘更多年輕科學家。LIGO的成果讓全世界振奮。許多人仍然對大規模、富有想象力的研究心馳神往,即便這不會帶來工具革新和藥物突破。
同樣的,2012年,希格斯波色子的發現也點燃人們的激情。此時,我們更應該體會到抽象的長期項目也應該獲得納稅人的支持。
復興啟蒙價值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史專家Nathaniel Comfort
特朗普的勝利是啟蒙運動理論長期衰弱的高潮。該理論認為,事實是行動的基礎。理性本身遭到批評。這種對知識的懷疑嚴重威脅了科學和人道主義。
科學的職責是產生知識。歷史是建構在知識勝過無知的原則之上的。貶低證據和制造疑惑是氣候變化否定者和煙草企業等慣用的伎倆。他們推出的短期收益威脅著人類和環境健康。
或許我的領域在過去40年關注的重點是社會構造。真理也有一個社會歷史。但即便最極端的社會建構者也有基本的專業知識,他們不會嘗試著破壞真實世界。但藝術和科學的分裂正威脅著所有重視理性的人。
科學和人文科學必須攜手向前。我們必須復興啟蒙運動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價值,從而恢復對專門知識的信任,讓公眾愿意再次投資知識。
認清差異,堅持全球化
印第安納大學信息和計算機學院Cassidy Sugimoto
我的研究調查了誰開始創造知識、分享知識和信任知識。現在,我在探索性別和其他偏見如何限制信任和權威。例如,差異如何抑制一些聲音和勞資,同時又放大另一些?
這次選舉真實再現了這些不一致,以及對科學的實時影響。而孤立主義會威脅美國充分參與到全球知識經濟中。實際上,美國的科學勞動力依賴其招收和留住各國人才的能力。美國取得的各重大發現,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在其他國家出生和學習的人才。
知識經濟需要國際流動和合作。如果政策限制全球合作,那么美國的經濟和科學地位均會下滑。(張章編譯)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