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科研資訊 > 專家觀點 > 院士專家訪談:提升實力,中國超算奔向“下一站”

關注微信

院士專家訪談:提升實力,中國超算奔向“下一站”

時間:2017-03-16來1源:未知 作者:91boshi

■本報記者 趙廣立

話題:中國超算

中國超算近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特別是剛剛過去的2016年,“神威·太湖之光”蟬聯世界最快超級計算機、中國超算應用首度摘得“戈登貝爾獎”、中國科大代表隊摘得世界大學生超算大賽雙料冠軍……這些成就表明中國超算已躋身于世界超算先進水平之列。

接下來,如何進一步發展超算產業、發揮超算作用,關系到中國未來信息產業的升級和經濟的騰飛。更強的中國超算從哪里來?

訪談嘉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林惠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總工程師閻保平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

硬件:按需發展

《中國科學報》:世界各國正蓄力展開對E級超算(百億億次浮點運算能力)的爭奪。未來我國是否仍需在硬件上與世界超算強國一爭高下?

孫丕恕:超級計算機是一國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平臺,很多的科學研究需要借助超級計算機實現。未來還會建E級超算是因為我們需要性能更強大的超算去支撐人們探索未知的需求,因此超算性能之爭的根本是應用的需求。

林惠民:國家去年已經部署了E級超算的研制計劃,這也說明超算發展到今天,還有“神威·太湖之光”“天河二號”計算不了的任務,這就需要性能更強的超算系統。

《中國科學報》:我國超算在硬件方面還有哪些有待加強?

孫丕恕:我認為有三點:一是加強中國在全自主化芯片方面的開發;二是超算設計構建應該更加注重綜合、協調、高效、務實發展,而不能單獨只看峰值計算性能;三是考慮如何根據新的應用需求(如人工智能)定制化開發設計超級計算機。

林惠民:有時候要根據不同任務需要,設計不同配置的超算系統。

軟件:擺脫進口依賴

《中國科學報》:我國超算在硬件系統方面已經多年世界領先,超算軟件方面現狀如何?

孫丕恕:目前我國超算軟件發展不均衡、商業軟件開發滯后,絕大多數商業軟件仍依賴國外進口。

林惠民:確實很多應用軟件還要買國外產品,而且在使用中受到很多限制。

閻保平:中國超算跟發達國家的差距就在這兒。

《中國科學報》:如何改變這一落后現狀?

閻保平:十幾年前我們高性能計算機硬件落后,經國家推動后起來了;現在是應用軟件落后,“指揮棒”應該往軟件這邊偏了:在部署高性能計算機研制的時候,國家應對軟件、算法的部署一并跟上,而且要側重做一些突破性的投入和研發。超算硬件、軟件是一體化的,這樣才能提高國家高性能計算的整體實力。

林惠民:應用軟件的需求是長期的,因此還要將應用軟件產品化開發面向市場,不能僅靠科研機構,還要靠相關公司,以相應的市場能力匹配技術能力——不要再讓科研機構的成果隨著項目的結束而束之高閣。

孫丕恕:需要更多方面協調發展,來創造一個良好的超算生態環境。首先,政府要加強對超算軟件開發的投入力度——我國已經投入開發幾十種超算軟件;其次,要鼓勵我國超算產業的企業創新;此外,還要培養更多的超算軟件開發人才。

應用:讓超算更流行

《中國科學報》:在很多人眼中,超算過于“高大上”,許多本該妥善利用這一工具的機構或企業對其敬而遠之。這一矛盾如何破解?

林惠民:限制超算發揮巨大作用的最大問題就是社會需求。現在超算中心主要業務基本還是高校、科研院所,極少有企業用。這需要進一步向企業科普,讓企業知道,用好超算對其業務競爭力的提升具有長遠意義。

閻保平:超算系統的生命周期有限,如何在它5年或7年的有效期限內發揮更大作用?這需要一支高水平的支撐隊伍給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平臺和環境,重視超算的應用服務要甚于超算的建設與維護。

袁亞湘:我們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好的計算方法。發展超算的目標就是要用好超算,而更好的算法對超算應用普及亦有很大幫助。

《中國科學報》:讓超算變得流行,有哪些國外經驗值得借鑒?

閻保平:歐美國家對大型裝置的使用率非常看重。這一方面取決于使用者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取決于運行單位能否提供更好的服務平臺。我們曾在“十一五”末訪問過美國四家國家級超算中心。給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些超算中心最大的一支隊伍不在運維部門,而是為超算用戶提供技術的部門——那里匯集了計算專家和各領域的科學家,這種“混搭型”結構是美國超算應用水平居世界前列的重要原因。

人才:讓年輕人“玩”起來

《中國科學報》:哪些原因導致我國超算領域人才短缺?

孫丕恕:目前超算人才缺乏的原因在于:一是超算不像手機等電子消費品,了解它的年輕人非常少;二是超算門檻高,要求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既要懂應用領域的知識,還要了解計算機編程方面的知識。

袁亞湘:超算領域人才培養非常關鍵,尤其是要培養面向應用型的科學計算人才,需要交叉學科背景。因為如果不了解應用領域的知識,就不能對超算問題和構造相應的算法有更好的把握。

《中國科學報》:如何破解這一難題?

孫丕恕:要培養更多超算人才,出發點就是要激發更多年輕人對超算的熱情。由浪潮發起的ASC世界超算競賽,宗旨就是希望借助大賽平臺,讓更多年輕人接觸、了解、熱愛超算,從而培養更多的超算人才。

袁亞湘:在本科教學階段,希望科學計算相關專業的學生在選課時能盡量涉獵各領域;同時鼓勵不同學科采用聯合培養的模式加強對交叉型人才的培養。

閻保平:另外一種途徑是,通過發展公眾科學,像開源軟件一樣讓公眾參與到超算大小項目中,超級計算機如果能夠“玩起來”,就能快速形成社群。這種模式還能彌補傳統人才培養周期長的不足,或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報記者王佳雯對此文亦有貢獻)

《中國科學報》 (2017-03-16 第3版 兩會)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