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6月9日),《人民日報》2014年6月10日
學習札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但過度依賴低成本勞動力以及資源消耗所帶來的問題逐漸顯現。為此,中央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既為到來的科技發展重大機遇而感到振奮,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使命艱巨。
近年來,隨著財政投入不斷增加,我國科技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總體看,引進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能力較強、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的情況依然突出,特別是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于國外,實現重大突破的基礎研究成果更是罕見。科研,尤其是基礎研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創新成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研人員基于興趣的長期堅持和不懈探索。然而,目前在科研管理上的行政干預依然太多,習慣于頂層設計,科學家忙于跑項目,應付各種檢查評估,沒有充分的科研自主權,缺失獨立人格和自由探索的精神,浮躁跟風甚重,難以潛心于重大科學問題的攻關……凡此種種,都要求必須努力營造一個寬松的科研環境,避免用僵化的行政手段來限制科學研究,尊重科研人員的科研自主權和自由探索精神,使科學家充分解放思想,發揮主人翁精神,釋放出更大的創新潛能。
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是自主創新,其源頭則是基礎研究。那些具有直接應用價值的科技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是顯而易見的。而基礎科學研究的意義雖然一再被強調,但實際上往往被忽略。國家對科技投入所強調的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很容易被曲解為要有直接的應用價值。應該說,基礎科學對應用技術的支撐發展作用怎么強調都不過分,基礎科學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往往也是根本性、革命性的。我們與發達國家在科技上的最大差距也在基礎研究方面。為此,我們一定要沉下心來,不跟風、不浮躁,不以論文發表為導向,潛心于基礎科學的重要基本問題的研究,爭當基礎科學研究的國際領跑者,為人類進步作出中華民族應有的貢獻。——段樹民
段樹民,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主要從事神經生物學研究。
融會貫通
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水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因此,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
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推動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的根本立足點。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真正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只能依靠我們自己創造。只有自主創新,才能破解來自國際社會的技術壁壘以及某些發達國家意圖遏制我國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危機。
因此,必須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加快組織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投入,激發創新活力,增強創新動力。在若干重要領域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創造一批具有核心知識產權和高附加值的國際著名品牌。
國家的要求、人民的呼聲,廣大科技工作者責無旁貸。科技工作者必須敢于擔當、勇于超越、找準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樹立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勇于創造引領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