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科研資訊 > 專家觀點 > 長江江豚該怎么保護

關注微信

長江江豚該怎么保護

時間:2018-11-21來1源:光明日報 作者:佚名
我國目前有野生大熊貓1864只,數量比上世紀80年代的1164只增長了67%,67個保護區覆蓋了大熊貓棲息地面積的66.8%。長江江豚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現存1012頭,數量比1990年的3600頭下降了76%,而豚類自然保護區只有9處,保護形勢比大熊貓嚴峻得多。
 
近日,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印發通知,批準從安徽和湖北的保護區內遷出14頭江豚到廣東珠海長隆和上海海昌極地海洋世界。“遷水族館”繁育是否可行、需求是否迫切?日前,在湖北武漢舉行的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上,長江江豚的保護策略成為與會專家討論的焦點。
 
人工繁育與遷地保護相輔相成
 
“在森林里保護大熊貓可以進行封閉式保護,但長江系統十分復雜,水生生物保護主管部門在長江中的話語權有限,推進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阻力很大。”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會長李彥亮感慨。
 
長江江豚種群數量衰減是多種人類活動造成的共同結果,如攔河筑壩阻隔了魚類的洄游通道,造成長江江豚食物匱乏;水域污染降低其生殖能力;交通航運和捕魚活動導致誤傷等。“長江江豚是長江流域的旗艦物種,其種群數量是能將長江的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保護牽起來的一個重要指標。”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趙依民強調。
 
“在過去多是搞江段保護,劃江段保護區,但保護區內通航不斷,食物匱缺的問題也沒有解決,效果不理想。”在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宜瑜看來,現階段應以自然遷地保護為主,讓長江江豚在相對封閉,受人類活動干擾較少的長江故道中生存下來,并通過不同保護地交換個體的方式維系種群的遺傳多樣性。
 
“九曲回腸”的長江經自然沖刷或人工的裁彎取直后,原先的航道成了一片“無人打擾”的長江故道,為長江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提供了一片休養生息的天地。
 
目前,湖北天鵝洲、何王廟和安慶西江等三處自然遷地保護區的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已超100頭,形成了自然繁殖種群。許多民間保護人士質疑,既然遷地保護成果豐碩,為何要讓長江江豚“背井離鄉”遷入水族館?趙依民解釋,治理好長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把長江江豚這個種保存下來。“2008年的冰雪災害差點讓天鵝洲的長江江豚全軍覆沒,因此多種保護手段應當齊頭并進,‘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在水族館進行長江江豚人工繁育可以起到科學普及和科學研究的雙重作用,是對遷地保護的一種補充手段,兩者并不矛盾。” 趙依民表示,長江辦正在和各地政府積極協調,計劃于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蘇等地新增5處保護區。
 
幼豚成活率低 科研水平亟待提高
 
“2005年7月5日出生,存活;2007年6月2日出生,50天后死亡;2008年7月5日出生,5天后死亡……2018年6月2日出生,成活。”這組數據是長江江豚人工飼養條件下的繁殖記錄,13年來出生9頭,成活2頭。
 
針對人工環境下小江豚成活率不高的問題,一位鯨豚類專家告訴記者:“幼豚每小時需要哺乳4到6次,一旦江豚媽媽缺奶,就需要采取人工哺乳的方式,但這面臨兩方面的風險,一是人工乳配方的不完善,二是頻繁人為干擾會對小江豚造成強烈的刺激。”
 
“長江江豚的人工繁殖并不存在技術瓶頸,幼豚的成活率低主要是受限于人工環境的不足,水族館環境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一位自然保護組織的研究人員向記者表達了不同的觀點,“長江江豚孕期超過一年,每胎僅產一子,想通過捕撈野生長江江豚進行人工繁育,以達到種群復壯的目的,很可能弄巧成拙,對為數不多的野外種群造成傷害。”
 
據介紹,我國建立的大熊貓科學專家庫人數超過百人,但全國從事“水中大熊貓”長江江豚研究的專家僅10余人,科研水平亟待加強。“長江江豚的科研到處都是空白,人工繁育技術進展緩慢,為這個種的滅絕埋下了隱患。”李彥亮提醒道。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先鋒表示,水生所白鱀豚館近年來利用飼養種群開展了大量長江江豚的繁殖生物學、生態學等基礎研究,為長江江豚的遷地保護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也為如今正在討論的長江江豚進水族館增添了信心和希望。
 
記者發現,在水族館開展野生水生哺乳動物的繁育和科研工作有不少成功先例:本次參與繁育長江江豚的兩家水族館5年以來繁殖了超過10頭瓶鼻海豚;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海洋館合作研究斑海豹的洄游路徑和行為習慣。“長江江豚進水族館后,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也會參與科研,成果三方共享。”趙依民說。
 
提高公眾對長江江豚的關注度
 
公眾關注是推動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發展的重要動力,長江江豚進水族館能否讓公眾認識江豚,保護江豚?水族館能否承擔傳播野生動物保護理念的重擔?
 
“我國水族館飼養的瓶鼻海豚超過500頭,南瓶鼻海豚超過300頭,白鯨約300頭,鯨豚類動物的種類和數量都是世界第一。”張先鋒認為,水族館是水下世界的窗口,把人和水下自然界聯系了起來,是不可替代的科普平臺。
 
也有動物保護人士對江豚進水族館能起到的科普效果提出質疑:“水族館中活動空間狹小,承受著生理和心理雙重壓力的鯨豚類動物會出現各種刻板行為,身上往往遍布著互相攻擊的咬痕。”
 
“在以動物表演為賣點的水族館中,人們往往會以看小丑的心態來看動物,雖然長江江豚不參與表演,但能起到的教育意義或許有限。”這名保護人士希望能將長江江豚進水族館的爭論,化作推動水族館行業逐步取消動物表演,加強科普教育的重要契機。
 
長江新螺段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郭立鶴補充,長江江豚進水族館可以提高公眾的生態保護觀念,普及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制教育。他也提醒道:“遷水族館是一種積極的嘗試,但棲息地保護是根本之道,保護長江江豚目的不僅是保護物種,更是為了保護長江的整體生態環境。”
 
李彥亮表示,我國有200多家海洋館,數量占全球的40%,接待游客能力超過世界一半。應當把這些場所合理利用起來,開展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的科普宣傳工作,讓公眾在輕松快樂的游覽中,從看到江豚、認識江豚,自發轉化為喜歡江豚、保護江豚。
 
“保護的手段,保護的認識應當是多樣化的,只要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長江江豚的保護就有希望。”趙依民說。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