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科研資訊 > 科研工作 > 北師大發布科幻創意年度報告:透過科幻看未來

關注微信

北師大發布科幻創意年度報告:透過科幻看未來

時間:2016-10-21來1源:未知 作者:91boshi

  在劉慈欣憑借《三體》摘得“雨果獎”后,大眾對國產科幻的熱情可以說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看了那么多好萊塢科幻大片之后,大家愈發關心,中國科幻作家描繪了一個怎樣的未來?

在不久前剛剛結束的“2016年中國科幻季”上,北京師范大學科幻創意研究中心發布《2016中國科幻創意與創新方向年度報告》,對2015年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進行了研究分析。

數量平穩上升,質量變化不大

北京師范大學科幻創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吳巖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說,該報告是由北京師范大學科幻創意研究中心召集國內24位專家學者以及一線科研技術人員和近30位高校學生共同完成的,通過獨創的方式,對2015年發布的96種原創圖書和423個中短篇小說中最核心的部分提取了多項創意點,并經過逐層迭代分析,最終形成了《2016中國科幻創意與創新方向年度報告》。

從整體上看,2015年中國科幻文學的發表數量平穩上升,但文學質量和創意創新內容卻沒有大的變化。綜合來看,2015年中國科幻創意主要圍繞著以下四個大的方向集中展開:航空與航宇技術、生物醫學與后人類技術、電腦網絡和人工智能技術、戰略發展和武器技術。吳巖表示:“對這些方向的細致分析表明,中國科幻作家對特種航天器、社會生物學的理論與方法、網絡化人工智能和戰略性新武器的關注更加集中。”

從細節上看,2015年科幻文學對技術細節的呈現較為缺乏,而在技術對社會的影響方面則提供了更多詳細的描繪。

對2015年中國科幻創新和創意方向跟中國科學以及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后得出,兩者之間具有極大的吻合性。這一方面反映出科幻文學對科學技術發展的關注,同時也說明科幻文學本身缺乏對創意和技術的推演與重視。

報告指出,從許多方面來看,中國科幻文學未來創意創新想要發展,必須通過人才更新和觀念擴散才能夠完成。

五大年度科幻創意創新熱點

針對2015年發布的科幻作品,《2016中國科幻創意與創新方向年度報告》總結提出了以下五大年度科幻創意創新熱點。

一是“繁榮的中國、崛起的中國、追夢的中國”。該類作品的創意主要集中在展現中國整體實力提高后,科技發展多方面的巨大進步。而這些進步會為民族和國家的未來、世界的美好明天創造了基礎。

二是“互聯網、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發展的未來”。此類創意特別關注在互聯網和虛擬現實豐富的環境狀態下,人類對現實的依存和關注度。雖然虛擬世界存在,但科幻作家更多關心被虛擬所對抗的真實世界的發展。

三是“生物、醫學與后人類的未來”。該主題特別肯定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在未來生活中的作用,對相關領域作出了許多有價值的預想。特別是生物醫學在產業方面的升級換代。作家們認為,后人類狀況的出現,可能是下一個必須面對的個體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難題。

四是“航天和航宇技術的未來”。科幻作家特別呼吁要重視非傳統航天器的發展,關注航天醫學的創新思路,要從長遠的方面啟動“天體工程”,要在近期特別關注新的太空政策規范下的自主航天活動。

五是“未來的戰爭和武器”。集中于該熱點的作品特別關注信息時代的所謂海陸空天之外的“第五戰場”,關注顛覆性武器的可能出現。此外,要對未來戰爭的形態和戰略思想作更多創新性反思。

在虛擬現實領域,吸引眼球的一個創意熱點是,從遠期來看,“非虛擬現實保護”將成為一項新的公益事業。“非虛擬現實保護”這個概念,在計算機博士、《人工智能學家》主編劉鋒看來都非常超前。隨著虛擬現實的不斷涌現,將對人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很大的改變。在可預見的十年里,電視、網絡以及各種媒體設備都將虛擬現實化,而與此同時,人類真實生存著的非虛擬現實,很有可能會因為投資和注意力的轉移被極速破壞,相應的,“非虛擬現實保護”在長遠的未來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公益事業。

人機融合的賽博格狀態在科幻電影中屢見不鮮,科幻作家不少也認為將徹底完成,而且將消除人機大戰的陰霾。劉鋒則分析指出就目前發展來看,人機結合還是會以淺層接觸為主,像是計算機的外界設備一樣,通過一個接口完成,而不是直接內置在CPU里。他在采訪中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除非是生病或者生命將要終結這樣的極端狀態,否則人們一般不會放棄對身體的強保護。”

在航天航宇領域,阿缺作品《征服者》中“飛馬”的概念也讓人眼前一亮。小說中的“飛馬”利用生物工程培育,可以達到第一宇宙速度。

中國科技館古代科技展覽部副主任趙洋在采訪中告訴記者,“這樣的創意雖然在技術可行性上還有待論證,但它們提示航天科技工作者,創新要從跨學科的思路出發,進行非傳統的顛覆性技術開發,例如常規的發射系統是化學燃料火箭。但新型發射系統可以是炮射衛星:氣體炮、電磁炮,還可以用基于新材料的太空電梯把有效載荷提升到太空中。這些都是跨學科的成果。目前航天發射技術與生物技術交集較少,而航空技術早已應用仿生學。從這個思路出發,‘飛馬’的創意為未來的新型航天運載工具開發提供了跨學科的靈感。”

創意方向未來將更加多樣化

從科幻作品中提取創意和創新,早已是全世界各地創新研發領域的共識。在科幻史上,許多具有現實意義的創新性觀念或產品,來源于科幻作品。像儒勒·凡爾納小說《海底兩萬里》中提出的高級潛水艇、H. G· 威爾斯《被解放了的世界》中提出的原子彈、康斯坦丁·齊奧爾可夫斯基《在地球之外》中提出的太空站、阿瑟·克拉克《天堂噴泉》中提出的太空電梯、威廉·吉布森《神經浪游者》中提出的賽博空間。所有這些都在后來引發了科學研究并最終使部分創意成為了現實。

吳巖介紹說,考慮到顛覆性技術在今天的國際競爭中所占據的重要位置,世界許多國家都正在尋求非外推方法去預測新的熱點技術的誕生方位。而在這方面,科幻文學和藝術常常是被關注的重點范圍,許多具有創新特征的科研人員,會從中獲取新的靈感,美國國防部新技術預先研究局(DARPA)和國土安全部(DHS)已經將邀請科幻作家參與科技創新和未來預測當成了慣例。他們還會以項目招標方式,尋求對科幻作品中新技術的分析和解讀。

關于中國科幻文學在未來的創意創新發展方向,報告指出,會隨著作家的來源泛化而變得更加多樣。其中對技術創意的創造性供給和對社會發展影響的蔓生化描述,將主宰今后兩年的科幻創意方向。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