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is Collins 圖片來源:Bill Clark
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宣布,將建立經費分配新制度:基于一套分值系統,約束單個科學家任何時候可能得到的科研資金總額。對于那些處于職業生涯中期甚至早期的科學家來說,相對于前輩,他們獲得科研資金無疑更困難,而近日宣布的這套分值改革策略,能使他們更容易地獲得資助。
NIH院長Francis Collins在博客中寫道:“因為科學發現本身具有不可預知性,顯然科研工作范圍越大越有利于科研發現,所以有充分的理由認為如果將生物醫學等領域的資金分配給更多的研究人員而不是集中資助幾個實驗室,就有可能俁該領域涌現出重要發現的數量最大化。”這樣做的同時,還能改進納稅人的“投資回報率”。
根據NIH的統計,該機構研究資金總額的40%集中在一小撮人手中,這部分人僅占所有資金申請者的10%。倡導組織和團體催促該機構解決這種不平等的情況已經長達10年之久。但對于新政策,他們同樣擔心研究人員會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在撰寫經費申請書和與之相關的個人事務上,反而在實驗室真正做研究的時間會越來越少。
不過,NIH的最新政策并沒有對某個研究人員能夠獲得的補助金的份數或資金的總額設置一個上限硬指標。Collins表示,該機構將引進一個名為撥款支持索引GSI的度量標準,該標準的目的是基于每個類型撥款的復雜性和款項額度,分配給其一個分數值。研究人員每次將獲得不得超過21分的經費。而那些分值已經超過21分但還在尋找額外經費的研究人員則需要向NIH解釋其現有經費如何分配。
美國實驗生物學學會聯合會副主席Howard Garrison對此政策表示歡迎,“尋求資助更多研究人員的方法是適當的”,但該政策可能也會引發爭議。(唐一塵)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