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寧海縣委書記楊勇。
從“先天不足”到“引來金鳳凰”,從高端項目的“春來發幾枝”到“春色滿園”……浙江寧海這座曾偏安一隅的小城,正憑借神奇的“逆襲”和不斷升級的人才“磁力場”,激活一池創新春水和一城創業氛圍。
當前,“人才大戰”激戰正酣,面對諸多大城市紛紛拋出的人才“橄欖枝”,縣域小城如何破譯“引才密碼”成為亟待化解的問題。2月17日,寧海縣委書記楊勇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寧海正打出“柔性引才”等組合拳,堅持引資引智并舉,突圍城市“引智之戰”。
“有溫度”的政策是人才集聚的“定心丸”。楊勇介紹,近年寧海出臺了史上“最給力”的人才新政,對落戶寧海的頂尖人才團隊,最高給予1億元的經費資助。此外,寧海還破除“唯學歷”傾向,創新人才多元評價方式,廣開人才公寓“大門”等,在招才引智的“軟實力”上下功夫。
“在構筑人才梯隊上,我們著力解決人才評價標準‘一刀切’問題,‘真情實意’地涵養人才土壤,讓人才享受VIP待遇,釋放出招賢引智的‘寧海信號’。”楊勇說。
善用巧用“軟實力”的寧海,還推出“柔性引才”政策,讓異地人才的智慧為寧海所用。
“與大城市的引才‘底氣’相比,縣域引才在區域位置、發展環境等方面存在不小差距。但我們積極創新人才使用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只求所為’。”楊勇介紹道,比如寧海正加速推進烏材所中國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寧波創新中心建設,使海內外“智庫”的科研成果在寧海“落地生根”。
除了“筑巢引鳳”,寧海也強化人才“造血”,推出“村級后備干部人才計劃”“鄉賢返村”計劃等一攬子農村人才新政,一面“人才輸血”,全視野聚攏各方人才,一面“自己造血”,精準培養本土人才,吸引本土能人回流返鄉。
“為進一步助力‘鄉賢經濟’回歸,我們搭建了鄉情紐帶網,凝聚‘鄉賢朋友圈’,舉辦了首屆世界寧海人發展大會等活動,用家書喚回海內外鄉賢回家,使‘寧海籍’人才共話鄉音、共敘鄉情、共謀發展。”楊勇說。
人才的紛至沓來,對聚才平臺“再升級”和重大項目的“續航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項目布局上,楊勇清醒地認為:“招商引資不可‘饑不擇食’,要精準聚焦、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優勢產業基礎進行搭建。”
近年來,圍繞“3+3+X”主導產業,寧海大力引進能突破優勢產業和拉動新興產業的關鍵人才團隊,建好產業協作網,將“產業鏈”與“人才鏈”相互嫁接,使人才倚“優勢產業”而棲。
如今,在寧海的經濟沃土中,“智能車燈研發和產業化項目”等重大項目和新興產業“落地生根”,賦予了寧海這片土地活躍的經濟力量,并成為撬動當地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力杠桿。
“當前,寧海正迎來跨越式發展的黃金加速期,諸多領域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在楊勇看來,這些都與“刀刃向內”的政府職能轉變分不開。“通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寧海縣委縣政府正以內部職能的‘物理整合’,產生激蕩社會活力的‘化學反應’,充分釋放改革紅利。”
以改革創新為“關鍵詞”,以引資引智為“突破口”,以深化改革的政府“自我革命”為“內生動力”,眼下,寧海這片廣袤的“新大陸”正迎來新一輪的發展藍圖。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