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見習記者高雅麗)10月30日,院士進騰訊暨前沿科技論壇啟動儀式在京舉辦。本次活動由中科院科學傳播局指導支持,中國科學報社與騰訊公司共同舉辦。騰訊公司副總裁陳發奮,中國科學報社社長、總編輯趙彥出席活動并致辭。中國科學院原黨組副書記、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郭傳杰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李伯虎為騰訊公司線上線下近千名員工作主題報告。
郭傳杰以《未來十年我國科技發展的幾點戰略思考》為題,從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變化中的國際環境、我國科技發展的現狀、科技供給與未來需求的差距4個方面分析了中國目前所面臨的科技發展形勢。李伯虎分享了《一種“智能+”時代的智能工業互聯網——云制造系統3.0(制造云3.0)》的主題報告,介紹了“智能+”時代智能工業互聯網的建設情況,提出了一種以用戶為中心,人、機、物、環境、信息優化相融合,互聯化、個性化、柔性化、社會化、智能化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陳發奮在致辭中表示,騰訊正致力于從互聯網公司升級進化為科技公司,早在2007年,騰訊就成立了國內互聯網行業的第一家研究院。2016年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后,騰訊加大了在前沿科技方面的投入與布局,陸續成立了量子實驗室、優圖實驗室、多媒體實驗室等多個前沿科研團隊。騰訊希望通過與中國科學報社的戰略合作,共同搭建科學界與企業界的交流平臺,推動科技創新、科學教育和科學傳播。
“科技創新往往需要多樣化的背景、自由探索的氛圍。我們希望通過舉辦院士進騰訊和前沿科技論壇等活動,讓來自企業的研發人員和科學家之間開展沒有束縛、沒有預設前提的自由對話,激發他們孕育出更多原創性成果,達到促進科技創新的目的。”趙彥指出。
未來物聯網的發展趨勢是什么?中國傳統制造業對互聯網的最大需求是什么?能源產出是否可以跟上社會發展帶來的消耗,能源研究的方向如何?在現場提問環節,院士專家就相關問題與聽眾進行了熱烈互動。
李伯虎認為,以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應當注重技術、產業和應用協調發展,構建智能的產業互聯網,建立良性循環機制。郭傳杰表示,傳統制造業一定要和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等要素充分結合,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能源應用體系的智能優化、核聚變技術的突破等很可能是未來能源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當天下午舉辦的第一期前沿科技論壇以“低軌寬帶互聯網星座”為主題,與會專家圍繞低軌通信星座的系統建設、在軌管理運營技術、當前主要市場和目標用戶、騰訊如何參與中國低軌通信星座生態建設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