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人才(團隊)單個項目綜合扶持不低于5000萬元,上不封頂;全面提升人才安家補貼標準,給予頂尖人才(團隊)最高1500萬元的安家補貼,給予領軍人才(團隊)最高600萬元的安家補貼;為符合要求的人才在區內購買首套自住住房開通人才購房綠色通道;對高新區先導產業發展急需引進的全日制博士、碩士、全球前100或“雙一流”高校(學科)本科應屆畢業生,分別可獲5萬元、3萬元、1萬元的一次性生活補貼……日前,蘇州高新區發布人才新政3.0版,全面提升“才聚高新 智匯虎丘”人才引育力度,助力人才企業茁壯成長。
打造創新創業引才體系
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最高可獲300萬元項目經費支持
“非常感謝蘇州高新區的認可和支持,讓我覺得在此創業有種千里馬遇到伯樂的感覺。”蘇州深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裁龔南杰說。據悉,龔南杰所攜項目——《基于人工智能的醫學影像增強和重建系統設備項目》是前不久創業周上落戶的優質項目之一。該項目通過將AI技術應用到現代醫療檢測設備中,加快設備的檢測效果。目前該技術已經獲得FDA、CE的認證,正在加速布局中國市場。項目負責人龔南杰為斯坦福電子工程學博士,專攻人工智能影像研究,是一位成功的連續創業者,在AI技術應用領域有多年的研發經歷。項目已在美國及海外的數個大學醫院及醫學圖像中心開展臨床應用。已獲得PNP的天使輪投資,同時多家風險資本機構在積極關注中。
“我們的項目獲得了300萬元的資金扶持,是蘇州高新區創業扶持中的最大支持力度。從項目接觸到落地,充分感受到了高新區對創新創業的重視,從項目申報到落地,我們得到了全方位的支持。這筆扶持資金獎用于產品研發和人才招聘。接下來,我們會將項目中心放在蘇州高新區,將公司業務做起來,和高新區一起發展。”龔南杰說。
據高新區工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更好地扶持像龔南杰一樣的領軍人才在高新區這片沃土成長壯大,高新區出臺了人才新政3.0版。政策中規定,高新將著力提升優質項目扶持力度,分別給予重大創新團隊、重點創新團隊、創新創業領軍人才1000-5000萬元、400-600萬元、50-300萬元的項目經費。進一步創新人才項目遴選方式,實行人才舉薦制和人才認定制,舉薦專家推薦的人才、“智匯蘇高新”人才路演獲獎者和投資機構引進落戶的優秀創業人才開通綠色通道,符合條件的可直接立項為區科技領軍人才。進一步集聚海外高層次人才,對海外人才支持比例逐步提高至50%。進一步鼓勵區內企業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對創新人才支持比例逐步提高至20%。
同時,高新區還將圍繞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經濟形態,采用“定向邀約制”,按照“一事一議”流程,五年內引進3個以上具有引領性、原創性、標志性的頂尖人才(團隊),單個項目綜合扶持不低于5000萬元,上不封頂。為進一步發揮產業人才支撐作用,緊扣先導產業,高新區聚焦企業技術骨干和中高層管理人員,加速集聚重點產業緊缺人才,資助規模逐步擴增至每年800名以上,薪酬補貼上限提升至20萬元,對有突出專長和行業影響并作出較大貢獻的高端產業緊缺人才,最高給予50萬元補貼。
《政策》中明確,高新區將實施柔性引才業泊計劃。進一步打破國籍、戶籍、地域、身份、人事關系等人才流動中的制約,制定實施更為開放的柔性引才引智政策,吸引、匯聚更多高層次人才為高新區的產業提升“獻智獻技”,給予單個個人(項目)最高100萬元的補貼。加快推進校地校企產學研合作,最高按技術合同交易額的25%給予承接科技成果企業最高500萬元補貼,按技術合同交易額的5%給予科技成果輸出創新載體最高50萬元獎勵。支持區內高校、研究院所向區內非關聯企業開展科技服務活動,按照上年度科技服務收入的20%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鼓勵區內企業通過校企合作引進人才,允許科研院所在職人員申報區級人才計劃。
如區內企業引進頂尖人才(團隊),按照“一事一議”原則,給予上不封頂的資金支持;引進人才入選市級以上領軍人才(團隊)的,給予引才單位最高150萬元的引才獎勵;企業通過人才中介機構引進稅前薪金超過30萬元/年的人才,按實際支付傭金的50%,給予引才補貼,單個人才補貼最高20萬元,單個單位補貼最高150萬元。為進一步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廣泛凝聚社會力量參與引才聚才工作,高新區將引薦主體擴充至各類人才機構、區內科技企業孵化器(含眾創空間等各類新型孵化器)、經認定的高層次人才等,引薦人才(團隊)三年內獲批市級以上領軍人才(團隊)的,給予引薦主體最高100萬元引才獎勵。引薦人才(團隊)項目落戶5年內入選高新技術企業,且連續三年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年或納稅額超過300萬元/年的,給予引薦主體50萬元獎勵。充分發揮國家級人力資源產業園核心區集聚優勢,鼓勵高端獵頭機構落戶高新區,最高給予全額租房補貼及年度50萬貢獻獎勵,搭建高端獵頭項目供需對接平臺,每年重點支持10個以上人才選聘項目。
優化創新創業育才機制
優秀本科應屆畢業生可獲1萬元一次性生活補貼
區工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政策中加大了人才個人獎勵力度。針對高新區先導產業、前沿科技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高層次人才,對年薪高于40萬元的,按個人薪酬的5%-20%給予每年最高不超過40萬元的獎勵。對高新區區先導產業發展急需引進的全日制博士、碩士、全球前100或“雙一流”高校(學科)本科應屆畢業生,分別可獲5萬元、3萬元、1萬元的一次性生活補貼。
在金融扶持方面,高新區將進一步提升高創天使基金運作效率,鼓勵直接投資初創期人才項目,切實解決“首投難”問題。充分利用蘇州金融小鎮、太湖金谷、蘇南科技金融路演中心等載體平臺,促進金融資本和人才項目深度融合,鼓勵社會資本以投帶引一批高層次、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項目集聚,按單個項目實際投資額的5‰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符合條件的優秀項目可直接入選區科技領軍人才計劃。做優“高新貸”等科技人才金融產品,對人才企業貸款本金損失給予100%的風險補償,采用“股債結合、投貸聯動”模式,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科技人才企業的支持力度,最高給予1000萬元資金支持。
同時,高新區對新建的國家級研發機構給予最高1000萬元建設經費支持;對獲批國家、省、市海外研發機構的企業,分別給予最高500萬元、300萬元和100萬元的獎勵;對省市新型研發機構給予最高500萬元的獎勵。
此外,政策中明確,高新區將構建全面的人才培育資助體系,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給予每人每月最高3000元的崗位資助,每人每年最高10000元的國際交流資助,每人每年最高5000元的研修資助。對獲批市級以上領軍人才(團隊)的項目,原則上按照1:1的比例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設立產業人才提升專項資金,實施產業人才培訓項目,開設學歷提升項目、高端培訓項目、人才定制實驗室,開展訂單式培養資助,提升重點產業領域人才在管理水平、專業技術、應用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單次培訓項目人均補貼上限14000元。
完善創新創業留才生態
優先解決高層次人才子女教育需求
“感謝高新區相關部門的優質服務,解決了孩子的入學問題。”高新區大院大所一領軍人才表示。原來,今年1月,該人才向區工委組織部(人才辦)提出申請,他的兩個孩子想上高新區的小學。收到申請后,高新區教育局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得知該人才的兩個孩子要從河南省鶴壁市插班轉學。根據相關政策,區教育局對引進的人才優先辦理轉學申請,立即聯系相關學校。“但溝通下來該人才申請的學校由于學位緊張無法轉入申請的班級,在征詢學校和人才家長后,轉入了該學校所屬集團的其他學校,目前已經完成學籍對接工作,解決了人才的后顧之憂。”高新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政策中明確,對于入選區領軍及以上各類人才計劃及其他經認定的高層次人才,非戶籍子女就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享受高新區戶籍學生待遇,由教育部門就地安排入學;辦理轉學手續的,教育部門優先受理。鼓勵重點人才企業引進緊缺人才,市級以上領軍人才企業引進的緊缺人才子女有入學需求的,經主管部門認定,由區教育局優先統籌安排。探索在區內定點學校開設人才子女專班,滿足人才子女高標準、多樣化、個性化教育需求。
同時,全面提升人才安家補貼標準,給予頂尖人才(團隊)最高1500萬元的安家補貼,給予領軍人才(團隊)最高600萬元的安家補貼,全日制博士、碩士、本科畢業生的租房補貼在市人才樂居工程標準上最高提升50%,為符合要求的人才在區內購買首套自住住房開通人才購房綠色通道。
此外,高新區將進一步暢通人才流動渠道。全面落實市人才落戶政策,降低人才落戶門檻,放寬學歷要求、年齡限制、繳納社保等條件,簡化人才落戶辦理手續。鼓勵重點高校學生來高新區企業實習,全球前 100 或“雙一流”高校(學科)的學生來高新區企業實習,給予每人每月最高1000元的實習補助,實習后留在高新區工作的,給予最高5000元的就業獎勵金。積極爭取更加開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進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建立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居留和出入境綠色通道,為高層次人才優先推薦辦理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對處于高新區先導產業領域的外國高層次人才,可給予最高時限工作許可。
“接下來,高新區將進一步營造‘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以更加積極、更加開放的姿態推進招才引智工作。”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夏燕燕 鄒玉芬)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