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落實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要的前提之一就是要解決好大力增強‘創新自信’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和平近日在兩會期間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謝和平直言,中國的科技發展與經濟發展類似,長期處于“跟蹤和模仿”階段,久而久之,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些“習慣或慣性”,如“言必稱希臘”,國外提出的、做過的,就較愿意跟著說和做,國外沒說過或沒做過的,就不夠自信,不敢想、不敢做。“這種心態和習慣不解決,自主創新就落不到實處。”
數據顯示,我國的研發支出從1996年占當時較低的GDP的不到0.6%,增長到2011年的1.8%。15年間按不變價格計算,中國的研發支出增長了12倍,速度超過所有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在過去20多年中,中國發明專利的增長全球第一,申請數從1992年2萬件(排世界第七位)迅速上升到2012年的56萬件左右,躍居世界第一位。中國的國際學術期刊論文發表量全球增長最快。據湯森路透2014年最新研究報告,2002年至2012年,全世界在SCI和SSCI期刊上發表高引用率論文數量最多的學者中,中國(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有112位,位列世界第四位,僅次于美國、英國和德國,超過了日本和法國。
“這些數據充分說明,我國在自主創新方面已取得很大的進展。”謝和平說,“當前,我國的科技發展正處于一個新的起點,明確提出增強創新自信、大力弘揚創新文化,是推進創新驅動戰略的關鍵抓手之一,適逢其時,機不可失。”
經過長期積累和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科技投入不斷加大,我國科技總體正處于“跟跑、并跑和領跑”這“三跑并行”的重要轉型過渡期。
以四川大學為例,目前科研的基本情況多數仍處在跟跑階段,但在一些優勢領域已產生出有自己特色的領先的研究工作,大致約有5%~15%的研究處于引領地位,15%~30%的研究處于并駕齊驅的地位。
“川大的實例可以折射出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整體發展情況,我國科技從原來以跟蹤模仿為主正轉向‘三跑并行’階段,增強創新自信不僅必要,而且完全有現實基礎。”謝和平說。
謝和平指出,增強創新自信,不僅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責任,也是政府部門和全社會的責任與任務。我國科技自主創新形式已經達到一個新的臨界點,需要在宏觀科技政策、科技戰略規劃、科研基地戰略布局、科研組織方式等方面更加注重自主創新;更加注重從中國的發展實際需要出發,制定目標、提出任務、設計方案、考核評價;充分調動和發揮國內高校科研力量的創新積極性,增強創新自信;在經濟技術活動中,更加注重優先考慮國內創新成果,推進其轉化。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