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者看來,當前社會和教育的功利化傾向日漸凸出,很多人對學術漸失敬畏之心,他們擔心,老一輩傳下來的優良學術傳統甚至有斷裂的危險。當下,學術的傳承與發展需要怎樣的反思?應該如何找回日漸失落的學術傳承傳統?近日,圍繞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相關學者,透過他們的思考,探尋讓學術薪火相傳、弦歌不輟的路徑。
學術傳承重在言傳身教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在學術傳承中的作用無可替代。在談及學術傳承這一話題時,受訪學者表示,點滴成績的取得,與老師的言傳身教分不開。
已過古稀之年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何成軒十分強調教師言傳身教的作用。回憶受教過程,他說,容肇祖、王明、鐘肇鵬等學者術業有專攻,各擅所長,常常一對一輔導,傾心盡力,耳提面命,答疑解惑。更為重要的是,諸學者強調做學問要實事求是,憑材料說話,研究結論要言之有據,不能跟風,故意標新立異。
學術的傳承不僅僅是知識和學問的傳遞,更是學術品格的傳承。“今天當我回憶起丁先生的時候,我著實得意保存了一份如此珍貴的資料。”在《回憶丁聲樹先生》一文中,年逾八旬的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錢曾怡飽含真情地記錄了與著名語言學家丁聲樹交往的點滴:在那份實在是幼稚倒也說得上認真的作業上,丁先生用紅、黑兩種鉛筆為我修改的地方不少于30處。修改的內容可以概括為兩方面,一是專業方面,二是語言修養方面,包括作文的邏輯性、文字的簡練乃至錯別字和某一個具體音標的書寫形式等。
丁聲樹嚴謹做學問的學術品格深刻影響了錢曾怡,她不僅自己踏踏實實做學問,也讓她的學生受益匪淺。錢曾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實地調研是方言學研究者的生命。學術傳承是言傳,更是身教,為鍛煉學生的實際調查能力,錢曾怡曾帶領曹志耘、羅福騰在外調查150余天。在很多方言學研究者看來,如此長時間的田野調查在今天已不多見。而今,曹志耘、羅福騰都已成為學界有影響力的學者。
“她很少說教,只是用一言一行教我們如何做人、做老師、做學問。”錢曾怡的博士生、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邢向東告訴記者,錢曾怡給學生改稿時,向來一絲不茍、傾其全力,在她看過的稿子上面,有思路的整理、觀點的修正、材料的補充、文字的修改,用不同顏色的筆標示不同的內容,甚至設計各種表格,密密麻麻而又清清楚楚。“錢老師提出的修改意見從來沒有泛泛之談,每一點都能切中要害,使學生得到實實在在的提高。”
學術傳承面臨功利性挑戰
有學者指出,教育的功利化讓如今的學術研究變得越來越浮躁。學術傳承面臨危機成為很多學者的共識,教育功利化的出現無疑是影響當代學術傳承的重要因素。
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露璐坦言,伴隨著功利性的凸顯,近年來,學界甚至出現了一些完全基于功利性目標而申報課題、獲得立項后由學生完成的現象。在她看來,這一做法不僅無法使青年學者和學生通過參與課題獲得研究能力的提升,更會在相當程度上消解他們對學術研究的基本敬畏,可謂是學術傳承中的“負能量”。
對于當下學術傳承面臨的問題,何成軒給出了較為直接的評價:無論本科生或研究生教育,弊病不少。其中之一就是教學質量下降,有的導師一個人帶數個甚至十余個研究生,對研究生的姓名有時都記不全,遑論悉心指導。而有的學生論文,連文從字順都做不到,創新和價值更是無從談起。
與之相對應,老一輩學者的堅持則顯得難能可貴。在錢曾怡學生的記憶里,除4小時現代漢語課程外,她還常常利用課余時間到學生宿舍一對一輔導。“現在這種情況很難見到,在現在的量化考核之下,誰給你工作量?”
究其原因,邢向東分析說,首先,全社會和整個教育的功利性日益凸出,學術評價機制和導向趨向功利化、世俗化,極大地強化了教師的功利性;其次,當前很多高校以就業為導向,使學生的自我期許日益降低,學習功利性很強,不利于培養學術精神。在王露璐看來,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固然有目前高校考核機制不完善的因素,但更多還是學術道德的缺失。
學術傳承要回歸學術本身
在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段吉方看來,在教育功利性日漸凸顯的今天,學術的傳承首先要強調回歸學術本身,回歸學術本身就是盡量讓學術遠離一些非學術因素的干擾;其次要認真思考如何培育教育與學術的傳承問題。段吉方坦言,這是一個社會的系統工程。
學術傳承離不開優良的學術風氣。在邢向東看來,教師不能僅抱怨評價機制太功利,同時應該反思和自省,每個人都是大學人文環境、學術環境中的一分子,良好學術風氣的營造是大家共同的責任。學術傳承還應當加強“師生感情”的培養,尤其是文科,教師應當加強使命感、責任感,要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潛移默化地傳遞優良的學術傳統,真正地關心學生的學業,培養學術精神,師生良性互動,培養良好的“門風”,找回學術傳承的傳統。
“應重塑為人師表的學術尊嚴,教師要充分理解并始終踐行‘教書育人’的基本職責。”王露璐認為,并不存在一個模式化的理想學術導師,不同類型的學生需要不同的學術引導,導師應激發不同類型學生的學術潛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研究興趣,引導學生享受學術成長的快樂。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