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雷葉婷繪(華龍網)
王戈宏導師對創業人路演項目進行點評,認為他應該在路演中突出產品的差異性。馮世光攝
一名女性海歸向張學軍秘書長提問,詢問“海歸創業學院”能給予女性海歸創業者哪些優惠政策。馮世光攝
金秋時節的歐美同學會院內,成為海歸交流、共享的平臺。
近日,200多名海歸學員,胸前貼著海歸創業學院的橙色標志,專程前來聆聽學長“創業導師”在“創業大講堂”上的點撥。
此次創業大講堂由歐美同學會海歸創業學院主辦,國際大學創新聯盟協辦。
整合資源:專項基金助創業
海歸創業學院為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秉承“勵行”的宗旨,發揮自身優勢,聯合全國各地歐美同學會,整合人脈和基金,計劃打造一個1000億元的專項基金,為海歸創業者提供更好的資源條件。“我們的最大目的在于讓那些已成功的海歸創業者們用能力和經驗幫助后來者。”歐美同學會秘書長張學軍這樣對臺下的海歸介紹道。
據悉,海歸創業學院還將組織開展“一帶一路”沿線留學生創業大賽,在未來幾年培養1000個優秀的海歸創業者,創業大講堂也將每月一次固定開課。
從美國回來的高毅存說,海歸回來創業的劣勢就是人脈太少,所以自己來創業大講堂,希望能借此機會認識更多的創業同盟者。
海歸“作業”:導師點撥見月明
活動現場,3位海歸帶著自己的“作業”來到大講堂進行項目路演。導師們風趣幽默的點評,使現場時不時地爆發出陣陣歡笑和掌聲。
畢業于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王云飛,一直從事人機交互方面的工作。這次路演他帶來的項目是“兒童云教育機器人”,旨在實現兒童和機器人的智能化交流互動。盡管團隊配置“高精尖”,可他們的一些營銷理念卻并沒有得到導師們的認同。王勝江導師建議:“你們不能太依賴互聯網和其它平臺的傳播,要更多地走入實際,靠自己把產品推出去。”
技術出身的李宇峰很有理科生的特點,不善言辭,樸實的語言風格就像他帶來的項目一樣實在。他的項目“移動時代的營銷自動化”,旨在使每一個普通人都能簡單快速地制作各種移動頁面進行傳播,并依托強大的數據應用,使信息傳播更高效。“敏于行而訥于言”的李宇峰與其他兩位發言人相比別有一番風格,面對導師們的提問,“我再琢磨琢磨”等風趣幽默的回答引得現場笑聲連連。導師們對他帶來的項目頗感興趣,但也指出他應當在自我營銷上下功夫,“要利用一句話引起投資人的注意,在3分鐘之內抓住投資人的興趣,這樣才能獲得融資。”
“喝我們的蟲草茶每天只需十塊錢。”加拿大留學歸來的創業者王弘向導師們介紹她的“北蟲草”創業項目。王弘提到,以往的冬蟲夏草太貴,普通百姓消費不起。她的項目主打性價比高的優勢,與產自西藏、青海的傳統蟲草進行差異化競爭。王弘在演講中不時抬起手腕看表,將她的演講控制在了規定的7分鐘之內,她的自我管控能力同她的項目一同得到了導師們的認可。鄧亞萍導師更是在現場就為王弘的創業項目包了一個“大禮包”。“我覺得你的項目可以和體育運動結合,我可以幫助你聯系幾位世界級的體育明星,包括我在內,對你的產品進行宣傳。”
創業感覺:與眾不同見新意
創業領域容易跟風,海歸創業也難逃怪圈。例如,針對“互聯網+”創業的項目不勝枚舉,但細究起來,很多項目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內容,倒是有炒作概念的嫌疑。“海歸創業學院”院長徐小平認為,“創業”就是提供一種差異化的服務與產品。
差異化意味著要有與眾不同的東西,如何使自己的項目擁有與眾不同的東西,這可能是海歸創業者要著重發力的地方。“關于創業,我舉個形象的例子,煎餅果子滿大街都是,但你把煎餅果子做出了星巴克的感覺就叫創業,也就是差異化競爭。你有什么與眾不同的東西,這個非常重要。”徐小平說。
創業導師們的關注點也大多集中在“與眾不同”上面,多次向路演者提到一個問題:“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徐小平將項目的核心競爭力鎖定在專業能力上,就如同司機、保姆、秘書、記者或教授,他們都有各自的專業能力。“社會上可以教口語的人多得是,但是俞敏洪能夠創辦新東方公司,因為他有企業家的精神,這就是他的核心競爭力。所以當你要創業的時候,一定要問問自己有什么與眾不同的東西,也就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