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我國加大了引進外國人才工作的力度。2003年中央成立人才工作協調小組,中組部成立人才工作局,特別是2008年以來,我國開始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以該計劃為引領,各部委、各地方紛紛制定政策,推出各自的海外人才引進項目。這些計劃和政策的實施,使我國在較短時間內擁有一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對于創新型國家建設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我國引進外國人才的政府主體出現多元化和分散化,中央政府各部門和各地方政府推出各自的引才項目,制定相應的引才政策,成為外國人才引進工作中相對獨立的政府主體。
伴隨著引才主體的多元化,特別是各個政府主體之間職責的重復和交叉,增加了政府引才工作協調的復雜性和難度。因此,要提高政府引才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必須明確政府各部門在外國人才引進中的職責,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和有效工作銜接,形成政府在外國人才引進中的整體合力。
1、明確政府各部門職責
多年來,外國人來華工作一直由多個政府部門甚至企業主管,各主管部門之間職能交叉和重疊現象嚴重。1996年《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第九條規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除持有外國專家局簽發的《外國專家證》、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簽發的《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事海上石油作業工作準證》、文化部簽發的《臨時營業演出許可證》外,還必須申辦《就業許可》和《就業證》。2004年《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辦理規定》第三條第三款規定,“應聘在中國境內的企業中擔任副總經理以上職務,或享受同等待遇的外國籍高級專業技術或管理人員”應取得《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在實踐中,究竟是辦理《外國專家證》還是《外國人就業證》,讓企業無所適從。當前,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有《外國人就業證》《外國專家證》《回國(來華)專家證》以及各地人才工作居住證等多種證書,讓外國人不知所措。
除外國人來華工作之外,外國人來華其他事務管理以公安部和外交部為主管機關,以教育部、商務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國家旅游局、國家外國專家局、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等部門為輔助管理機關,分別就不同類別的外國人事務進行管理,也存在管理權限的分散和交叉。
在外國人才管理中,相同或相似的職責由多個政府部門承擔,容易造成管理職責的錯位或缺位,因此,必須整合相同或相似的管理職責,由一個政府部門來承擔,劃清各個相關政府部門的職責邊界。一般來說,外國人來華工作事務應由統一的外國人工作管理部門統籌管理,統一負責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外事部門負責外國人來華工作簽證和人才簽證;公安部門負責外國人居留許可;海關、邊防等相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負責相關工作,為外國人來華工作提供便利。
2、完善各部門管理協同機制
外國人才管理和服務包括工作許可、簽證居留、薪酬待遇、科研項目、社會保障、職稱評審、股權期權、知識產權、財政支持、稅收減免、子女教育、居住旅游等方面,涉及組織、人事、外事、公安、科技、教育、商務等多個部門。在明確政府各部門在外國人才管理中各自職責的基礎上,各部門之間還必須加強協調和配合,形成有效的外國人才管理協同機制。例如,2012年中組部等25部門印發了《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享有相關待遇的辦法》,首次明確持有中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證》者,除政治權利和法律法規規定不可享有的特定權利和義務外,原則上和中國公民享有相同權利,承擔相同義務。要將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相關待遇落到實處,需要協調組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安、外交、發展改革、教育、科技、財政、住建、鐵路、商務、計生、人民銀行、國資、海關、稅務、工商、旅游、僑務、銀監、證監、保監、外專、民航、外匯等相關部門,出臺實施細則和辦法,落實各項措施,保障外國人才在中國永久居留的合法權益和各項待遇。
2012年,中組部等5部門出臺《關于為外籍高層次人才來華提供簽證及居留便利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對于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引進的外籍來華高層次人才及其外籍配偶和未滿18周歲外籍子女,或中國籍回國高層次人才的外籍配偶和未滿18周歲外籍子女,可以為其提供簽證及居留便利。
2013年,中組部等5部門辦公廳(室)印發了《關于為外籍高層次人才辦理簽證及居留手續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為引進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和家屬辦理人才簽證、人才居留和來華定居專家等手續。
2014年,中組部等3部門辦公廳(室)印發了《關于為外籍高層次引進人才提供簽證及居留便利備案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確定了55個重點引才備案項目,降低引進人才出入境便利門檻,擴大了覆蓋范圍。
由于環節眾多,缺少有效整合,執行過程中就會出現辦事環節多、辦事程序復雜等問題,致使外國人才和用人單位在辦理有關事宜時出現“多走路、走冤枉路”的情況。
要做好外國人才的管理和服務,在各相關部門之間形成有效的協同機制,必須在整合各部門相同和相似職責的基礎上,明確劃分各部門的職責邊界,大幅簡化辦事流程。對于確實需要協調的部門之間的交叉職能,提升協調的層次,以行政法規或部門規章將各自的職責分工明確下來,切實減輕執行中的工作量,提高管理質量和服務效率。
3、建立人才信息共享機制
隨著信息社會的深入發展,信息在外國人才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各政府部門越來越重視外國人才信息的采集和信息平臺的建設,但是,這種信息化建設往往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標準,這樣導致各個政府部門信息平臺之間的信息不能共享,嚴重制約管理質量和管理效率的提升,也形成一些管理漏洞,讓一些所謂的“外國人才”有可乘之機。比如,有人利用各政府部門之間或不同地方政府部門之間外國人才信息沒有共享的局限,在多個政府部門或不同地方政府部門重復申報人才項目,獲取資金資助,造成財政資金的巨大浪費,也給社會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要提高外國人才的管理質量和效率,政府部門必須從戰略高度認識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統一信息平臺建設的規劃和標準,在明確各部門職責的基礎上,形成外國人才信息共享機制。外國人工作管理部門、外事、公安、海關、邊檢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外國人來華工作、簽證、居留、通關、邊檢等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并建立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信息共享機制,實現不同部門均可在一定權限規范下提交和訪問外國人相關的工作信息,加強外國人在華工作全過程的管理和服務,提高效率和水平。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和利用信息資源,加強研究力度,出臺高水平、高信度和高效度的政策,進一步提高外國人才管理的科學化和針對性。
(作者系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