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繼續提高青年科研資金資助的比例及額度外,具體到科研項目的申請和實施,當務之急是破除職稱門檻,否則,不僅科研資金的使用效率會大打折扣,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1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強調“重視發揮青年人才在科研工作中的生力軍作用,支持更多年輕科學家擔任項目負責人、組建團隊承擔重點課題、成長為學術帶頭人”。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青年科研人才培養力度加大,青年科研人員獲得科研項目的數量和資金資助額度呈現逐年上升態勢。盡管如此,借“權威”之名申報課題、發表論文,教授前面申、青年后面干的現象仍然突出,青年科研工作者投入科研的時間精力與他們所承擔的科研項目數量、可控科研經費比例存在較大反差,職稱門檻依舊是青年科研人員申報重點科研項目、組建科研團隊的重要障礙。
本質上,把探索和認識未知作為任務目標的科研并不需要準入門檻,但是考慮到知識技能、審查成本及項目管理等因素,主要由國家財政支持的科研項目的申請,成了為高學歷科研工作者定制的“競技游戲”。從科研工作的規律看,40歲之前是創造、創新的黃金時期。因此,除了繼續提高青年科研資金資助的比例及額度外,具體到科研項目的申請和實施,當務之急是破除職稱門檻,否則,不僅科研資金的使用效率會大打折扣,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首先,科研項目的申請應實現去職稱化。當前高校教師職稱晉升的指標越來越稀缺,難度越來越大,直接導致大量青年教師滯留在初、中級職稱階段,較長期得不到晉升。此外,職稱評定過程中的主觀色彩濃厚,科研之外的因素影響較多,使得職稱更多地體現了對教師教學水平、工作資歷及集體貢獻度的認可(這或許是職稱的應有之義),并不完全體現教師的科研能力。科研項目的申請不再設置職稱門檻,而是以科研能力、創新能力作為第一標準,選擇最合適的科研項目承擔者,才能回歸科研創新的本質。
其次,科研項目的審查標準應充分體現質量導向。在現今的科研項目申請過程中,申請人必須提供自己及參與者既有的科研成果,這是考察申請人及其團隊具備相應研究能力和基礎的重要依據。青年科研人員通常在成果數量上處于下風,但并不意味其科研能力或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不足,特別是研究的后勁。因此,對科研項目申請人的評審,應當首先進行質量排查,然后對高質量的研究成果進行個別審查比較,甚至引入答辯機制。此外,對于交叉學科的評審,除了評審團隊由跨學科專家組成之外,建議推行書面答辯評審機制、項目成果預期應用部門、企業或者關聯利益主體的評審機制。
第三,研究生導師認定的去職稱化。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學術研究型人才。因此,在研究生培養階段,通過直接參與或承擔科研項目,開展對研究生的科研訓練,是中外高校、科研機構采用的最普遍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但在研究生導師認定制度上,我國與美國部分高校的做法卻不太相同。以我訪學所在的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經驗看,只要具備相應的研究基礎,能申請到足夠的科研項目和經費,具有開展科研項目及培養研究生的必要開支,無論何種職稱級別,均可以招收研究生。研究生導師和研究生共同組成高效的科研團隊,為科研項目的實施提供智力保證。毋庸置疑,有無高水平的研究團隊,必然是決定科研項目申請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由此,清除研究生導師認定的職稱門檻,讓青年科研工作者盡快成為科研團隊的核心領導者,既方便了他們組織自己的科研團隊,參與重大科研項目的申請、實施,提高項目申請成功率,又提升了研究生培養質量,防止某些有名無實的導師,為了完成指標任務,招了研究生,卻沒有科研項目,研究生面臨整天無所事事的尷尬局面。
最后,科研項目的經費應繼續擴大勞務費的比例和額度,確保青年研究工作者高強度的智力投入能夠獲得相應收益,完善科研激勵機制,使我國的科學技術研究工作人才輩出、生機勃勃。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