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崔雪芹)長期以來,重科研輕教學是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通病”,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如何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培養出合格的拔尖創新人才,是研究型大學的一大任務。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駿院士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過去的一年,全校上下研究制定“十三五”規劃,確定了五大發展戰略、四大保障措施與17項行動計劃,提出了兩個創新,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體系創新,滿足人才對國家創新驅動的需求。
陳駿以南京大學為例,為了破解學生“人人成才”難題,從2009年起,南京大學實行了“三三制”本科人才培養新方案,開啟了新一輪本科教學改革。“三三制”本科人才培養新方案構建了一套更加靈活、多元化的課程體系框架,拓寬了學生的成才路徑。這一改革在2014年獲國家教學成果特等獎,得到社會各界充分肯定。
同時,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改革、教師評價體系改革全面推進,整體上看,南京大學業已形成了“三三制本科培養”、“二三三碩士培養”、“四三三博士培養”三大模式咬合的機制,一個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正在日益完善,全方位助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共同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夯實人才基礎。
此次兩會,陳駿建議,提請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部屬高校的工資制度改革與養老保險改革工作。部屬高校理應充分借助工資改革與養老保險改革的“發展紅利”,調動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激發辦學活力,在“雙一流”建設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