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得知,今年報考浙大數學學院博士生的20多位考生,只有三人過了筆試分數線,多數是因為英語不及格(外語學院出題)……”
上周,浙大數學學院蔡天新教授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消息,稱今年報考數學學院的博士生中,很多因為英語不及格,沒有進入復試。
蔡天新告訴記者,去年也只有三位考生過了筆試分數線。“數學系上線少,其他系恐怕更慘。”
網友們紛紛留言,加入“吐槽”大軍——
“搞數學的,跟英語有半毛錢關系啊。”“我老婆考了三年浙大了,都被英語卡的。”
……
考數學博士,英語究竟要不要這么難?
筆試和聽力分別計分
考生淘汰率高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工作管理辦法》,博士生考試初試的科目為思想政治理論(已獲碩士學位者和應屆碩士畢業生可免試)、外語和至少兩門專業課。考試方式均為筆試。
也就是說,通過統考的方式考博,考博英語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但如果以推薦免試的方式讀博,則無須參加額外的英語考試。
記者在浙大研究生院招生網查到,浙大最低復試要求是:初試各科成績均不低于60分,其中外語為英語的,聽力成績不低于10分。但如果聽力成績7分、8分、9分者,英語總分分別達到80分、75分、70分,可視為英語成績上線。英語成績總分和聽力都劃了線,這一下子就提高了難度。
浙大的考博英語包括聽力、完型、閱讀、詞匯和漢譯英5個部分。出題方浙大外語學院稱,難度和大學英語六級相當。
浙大化工學院在讀博士生陳富強參加了去年的浙大博士生考試,據他所知,浙大是為數不多對聽力單獨劃線的高校。去年報考化工學院的考生也有不少因為英語成績被淘汰,“而且比例較大。”
當時,和他同桌的一個考生考了3年都沒有考上,其中兩次都是因為英語沒上線。“去年英語考了59,就差1分。”
浙大規定,各學院(系)不得破格錄取未上線考生。如有特殊情況,以保證質量為前提,由學院(系)向學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提交考生破格復試申請,進行統一審核。
雖然替考友覺得遺憾,但陳富強覺得考博時考查英語很有必要,“博士生有發表SCI的要求,平時也需要閱讀英文文獻,沒有好的英語功底會很吃力。”
想獲得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英語能力必須過關
浙大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米紅認為,招收博士生時檢驗學生的英語水平非常重要,他自己也更傾向招收英語好的博士生。今年報考他的兩位學生,都通過了初試,其中一個英語考了80多分。
米紅說,他的團隊有很多國際交流和合作,如果想獲得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英語必須過關。不僅能閱讀英文文獻,還要能在國際論壇上發言、溝通,任何一個學科都一樣。
他舉例說,他們團隊研究的中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表面上來看是非常本地化的話題,但其實對其他欠發達國家都有借鑒意義。這樣的研究成果,就需要通過英語傳播到國際學術界。
雖然蔡天新認為學校出的英語試題太難,影響了學生考博,但其實他自己的英語水平很好。當年考山東大學的博士時,蔡天新的英語成績是全校第一。他還曾在國外多所城市舉辦過詩歌朗誦會。
“英語好當然更好。”他認為,理科生更應該提高自身人文方面的修養,這樣自然也會有助于英語水平和考試成績的提升。
但也有學者建議,外語應該作為報考依據,而非入學考試科目。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童星曾在其負責的課題《研究生招生制度研究》中建議,把考生本科階段政治、外語的學習成績,作為考生報考的依據,而不再作為入學的考試科目。譬如,英語應通過國家相應的等級考試或水平考試。(張冰清)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