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層面——著力打造環境
發達國家對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動在政府宏觀層面采取了大量的激勵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明確的功能定位與科學的戰略規劃。日本和德國等對政府的功能定位都十分清晰。例如,日本建立的“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體制,政府主要通過制訂計劃和政策等方式,有效地引導企業按著計劃和政策所提供的信息和走向配置科技資源。德國基于其奉行的社會市場經濟制度建立了集中協調型科技體制。這是一種以自由競爭為基礎、以政府適度宏觀調控和社會保障機制為社會矛盾緩沖區的、以實現公民自由與平等和社會安定與進步為目標的市場經濟制度。
打造良好的制度環境。美國政府對科技人才的創新成果實施采購政策,在美國《聯邦采購法》中,政府技術采購所占的份額很大,政府采購價格一般高于市場價格。芬蘭作為自主創新大國,其政府采購充分發揮了扶植產業、引導需求,風險分擔這三重機制的作用,也是各國推進高技術產業自主創新發展的成功典范。
重視公共物品的提供。公共物品的提供是政府的一個重要職能,因此發達國家對此十分重視。例如,經濟轉軌以來,俄科研經費大大減少,產生了嚴重后果。為了保證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后來政府強調增加科研經費,在科技資源投入方面,改變了先前平均分配的做法,在大型項目的科技開發中實行國家訂貨制,還實行了科技經費來源多元化的措施。逐漸建立起國家預算撥款與銀行貸款、基金會資助、社會捐助和單位自籌相結合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機制。此外,由于現代科學研究對先進、復雜、大型的研究設施和試驗儀器的依賴程度提高,使得加強科學基礎設施的建設現已成為創新型國家發展科學事業的重要保障手段,是政府的另一個重要職能。
營造良好的社會創新文化。美國鼓勵創新、包容失敗,具有比較健全的創新體系、完善科技人才的職業發展通道、職業保障與退出機制等。德國為了激發國民的創新熱情,將2004年和2005年分別定為“創新年”和“愛因斯坦年”,同時也堅信傳統的創新文化可以使德國擺脫自然資源貧乏劣勢,實現持續富強。英國首相布萊爾曾于2002年發表了“科學至關重要”的演講,并在英國權威性科學雜志上發表了題為“讓牛頓自豪”的文章,政府隨后也制定了“10年科技發展規劃”,使得“服務于創新全過程”成為了10年內英國創新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
用人單位層面——維護自由與公平
發達國家的用人單位對科技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動在中觀層面采取了大量的激勵措施。
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美國的高科技企業注重采用職業生涯設計對科技人才進行激勵。這是一種將企業的目標與科技人才的成長發展聯系在一起的有效手段,它激勵科技人才朝著企業發展的目標努力奮進,開拓創新;同時,也讓科技人才看到了自我發展。
高效的薪酬激勵機制。為科技人才提供較高的薪酬,也是激勵他們進行創新創業的有效途徑。例如,英國的眾多單位都對有突出貢獻的人才實行傾斜政策,撥出專款大幅度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
良好的學術自由氛圍。為了維護學術自由,美國大學教授協會于1915年成立,并發布了關于學術自由和終身聘任制的原則聲明,明確提出保護學術自由的原則,在1940年和1958年相繼通過了一系列保護學術自由與終身聘任制原則的聲明。從思想層面上,這些舉措為保證學術的自由奠定了思想和道德準則;從制度層面上,獨立的決策模式、開放流動的全球青年精英人才政策、終身教授制度、嚴格設計的同行評議等措施,使得美國的科學研究具有較多的學術自由、能夠相對獨立于科技資源的分配,以及經濟和政治等因素之外。
合理的進入和退出機制。在西方發達國家中,用人單位合理的進入和退出機制使得這些單位各類技術人才和專業人員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在人才戰略上,這些國家的用人單位有一些獨具特色的措施和做法。一是對人才流動采取比較自由放任的寬松政策。二是除培養和使用本國人才外,瞄準全球人才,對外來移民采取許多寬松的政策。
公平的評價機制。英國企業已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科技評價體系,企業中的評價機構實行嚴格的科技評價制度,充分重視評價過程中的公平問題。日本企業實施開放型研究評價體制,評價活動的規范與改進以及評價結果的合理使用,在日本企業的科研資源配置、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重視年輕人的培養。重視對年輕科技人才的培養,也是用人單位激勵科技人才的一個重要手段。例如,為改變德國學術界晉升制度過于嚴格曾經讓不少感覺無用武之地的年輕人遠走他鄉這一狀況,從2001年開始,高校進行了晉升制度改革,實施“年輕教授計劃”。澳大利亞的用人單位重視加強培養著眼于未來的博士和博士后人才。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