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人才論點 > 浙江省省長李強:以科技創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關注微信

浙江省省長李強:以科技創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時間:2016-05-31來1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李瑜

 李強

■本報記者 李瑜

浙江,地處東海之隅,在廣袤的中國版圖上,它的區域面積并不算大。然而,正是這片狹小的土地,卻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迸發出了驚人之力。

改革開放初期,浙江人憑著“創業創新闖天下”的銳氣,打造了遍布全球的浙商大軍。幾十年的風雨兼程,創業創新的基因早已融入浙江人的每一個細胞,隨著新一輪創業創新大潮的涌動,呈現出了井噴式的爆發。今天,無論是承載希望的夢想小鎮,還是名譽全球的阿里巴巴,都已經成為浙江人創新路上的閃亮標簽。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驅動力。浙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以創新驅動引領浙江經濟轉型升級,以創新驅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浙江省省長李強如是說。

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

“適應新常態的關鍵是制度供給與創新驅動。”李強說,要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成功打造浙江經濟升級版,必須把握住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搶占科技創新的制高點,讓科技創新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動機”。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在此理念的引領下,敢為人先的浙江人進行了一次次求索與開拓。

如果說,淘寶是浙商對當下消費理念的顛覆與重建,是“互聯網+商務”的結晶。那么,2002年率先于全國大力建設的浙江網上技術市場,就是“互聯網+科技”的結晶,讓技術交易駛入“快車道”。

10多年來,這個省市縣統一的“科技淘寶”已累計簽約技術合同3.6萬項,實現成交額330億元。可以說“天天有信息、天天有對接、天天有交易”。在2015年的網上技術市場活動周上,194項科技成果達成了交易,交易額達4.03億元。

“網上技術市場是以需求導向、市場導向,以低交易成本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良好渠道。”李強說。 為了讓創新的“發動機”在創新主體中高效運轉,浙江人又想出了一個金點子——鼓勵龍頭骨干企業建立研究院。目前,浙江已累計在22條重點產業鏈布局建立209家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把稀缺的科技資源直接配置到了重點企業、重點產業、重點領域,真正把錢用到了創新的刀刃上。”李強說。

通過不斷地為創新投放“燃料”,浙江的創新驅動“引擎”正在高速轉動。

2015年,浙江省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突破1000億元,占GDP比重達2.33%。讓李強倍感興奮的是,這1000億元的投入,卻帶來了2.5萬億元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也讓浙江的區域創新能力位居全國第5位、企業創新能力高達第2位。“我們的裝備制造、高新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的增速都有了較快提高。”

創新發展靠的是人才

創新之路上,浙江不僅勇于開拓,更加求賢若渴。

“創新驅動的本質是人才驅動。人才是創新發展的‘發動機’,是浙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核心動力。”多年來對于發展的思考,讓李強對人才有著極其深刻的洞見。

李強常說,年輕人才在哪里,活力就在哪里;頂尖人才在哪里,“硅谷”就在哪里。“每個偉大企業的背后,都有頂尖人才的支撐。蘋果公司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喬布斯,此外馬云之于阿里巴巴,任正非之于華為,柳傳志之于聯想,都是如此”。

人才是創新創業的第一資源。“人才資本的重要性遠高于物質資本,而且長遠看,物質資源越用越少,人才資源卻會越用越多。”李強如是說。

從過去的資源小省變成今天的經濟大省,浙江的快速發展靠的正是人才這一戰略資源。也正是釋放了千千萬萬人的創業創新活力,才使得浙江發展一直保持在全國“第一梯隊”。

當前,浙江發展已步入新階段,面臨著“成長的煩惱”和“轉型的陣痛”,浙江靠什么引領經濟新常態?靠什么重塑浙江競爭力?靠什么再創發展新優勢?在李強看來,答案可能千種萬種,但關鍵一條是,要始終把人才作為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可喜的是,除了老一輩浙商外,現在“高校系”“浙商系”“阿里系”“海歸系”正成為浙江創業創新的“新四軍”,新生代企業家也逐漸成長為“創新一代”。

“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人才始終是浙江發展的優勢所在、潛力所在、后勁所在。”李強指出,今天的浙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需要人才,創新路上浙江求才若渴。不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將出臺更具競爭力、更有“含金量”的人才新政。可以預見,圍繞打造人才生態最優省份,經過若干年努力,浙江將成為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輩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最終成為全國人才創業高地。

政府要更加注重制度供給

今天,夢想小鎮已經成為浙江的一張嶄新名片。夢想小鎮的成功,可以說是創業創新夢想與政府制度供給共同前行的一道縮影,也將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驗場。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臺風’已經來臨,夢想小鎮的成長速度令人興奮。”每次談及夢想小鎮的未來,李強總是充滿期待。以夢想小鎮為標桿,浙江將在三年內打造1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

經濟的競爭,關鍵是生態的競爭。打造更有活力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離不開政府的有效作為,但政府應該扮演何種角色,卻始終是一個難解之題。對此,李強的理解是,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政府是制度供給主體、更應成為驅動創新的主體;如果政府與企業這兩支力量緊密結合起來,一定會大大增強浙江創新的驅動力。

“在創業創新生態系統里,政府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李強指出,在新常態下,政府要更加注重制度創新、政策創新和工作方式創新,以此推動企業層面的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李強說,浙江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圍繞各類創新主體的需求,讓政府的公共服務與企業的實際需求更加合拍,讓企業有更強大的動力推陳出新。

未來,浙江將加強有針對性制度供給,通過制度供給“做加法”,實現創業創新“做乘法”。

比如,浙江將繼續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推進權力清單“瘦身”和責任清單“強身”,強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務生態系統,為所有市場主體在浙江創業創新提供精準、高效的公共服務。

此外,浙江還將嚴格執行企業“零地”項目政府不再審批、獨立選址項目高效審批等一系列工作。

按照最近黨中央、國務院有關精神,浙江將進一步減稅降費、降低企業成本,落實好研發費加計抵扣、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科技成果處置收益、孵化器“四稅”減免等創業創新政策。今年4月,省政府出臺了“降成本”政策意見,預計總體上可為浙江企業減輕負擔1000億元左右。

“浙江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助推企業輕裝上陣,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推動浙江經濟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李強說。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