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08月26日 第 10 版)
到了10月,泰來縣近10萬畝優質水稻就將收割。胡公略難以掩飾興奮之情:飽滿優質的水稻讓他和當地村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深挖大數據的商業價值,是柳超把科研與產業相結合的成功實踐。未來,他希望能夠在數據領域的深水區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位置。
范妍熙(左)在經營理念和經營目標與合伙人達成了共識。穩定的工作團隊讓她對未來企業的發展充滿信心。
這幾年奔走于各大展會、比賽,布仁和澈樂木格不僅是企業的創辦人也成為了企業品牌的宣傳人。布仁希望把他的銷售業務轉移到東部沿海城市。
海歸,既是一個個生龍活虎的個體,又是中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力量構成,是創新創業的“智力動車組”。
5年來,在中央、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促進下,海歸整體數量增加,創新實力增強。
5年來,那些從海外學成歸來又心中有著斑斕夢想的年輕人,活躍在這片大地的各個領域,甚至是在一個村落、在一爿陋室,從深夜到黎明,都能見到他們不懼疲憊、克服困難的身影。
海歸,作為一個整體的作用,已不可替代。
胡公略的5年:
5年來,海歸常態化地將諸多智力成果轉化為社會生產力。胡公略是留英博士。2007年回國創業。2012年開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指引農民脫貧致富。
水稻種植最重要的育秧期,胡公略每天清晨4點鐘起床,到大棚里逐一查看秧苗的生長狀況。憑借多年的學術研究和田間地頭的經驗,胡公略已經練就了進大棚閉著眼睛就知道稻苗生長狀況的本領。他說:“清晨進入大棚,健康的秧苗散發的氣味是清新的,而遭受了霉菌、鐮刀菌等細菌真菌感染的秧苗即使外表看不出病態,根部也已經開始出現病變,就會散發出異味。每天我都工作在田間地頭,這些經驗也就慢慢地積累下來了。”農民們都對這個水稻種植技術專家豎起大拇指,他們認為胡公略不僅有真本事,而且還接地氣。
在英國獲得了農業生物博士學位之后,胡公略回到家鄉黑龍江。目睹國內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他認為自己所學的知識大有用武之地。在和農民接觸過程中,他切身感受到基層的農業技術推廣不到位、資金短缺、人員老化等問題,呈現出網破、線斷、點散的狀態。2012年,胡公略成立了農業技術服務公司為農民提供科學施肥施藥等農業技術指導。剛開始,他也面臨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的難題——農民不能理解他教授的專業詞匯和知識,而他又難以聽懂農民的方言,從而造成溝通交流障礙。通過在生產一線長期和農民接觸,這個難題逐步得到解決:每年他至少要在田間地頭待上3個月,聽取農民反饋,再用農民聽得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
因為在水稻種植和農業技術上的專業權威性,胡公略被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泰來縣聘請為水稻發展總顧問。胡公略沒有絲毫猶豫,接受聘請,來到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術奮戰在扶貧攻堅的第一線。在考察了當地環境后,胡公略認為當地完全具備出產優質水稻的條件,只是因技術的欠缺和觀念的陳舊,農民沒有種植優質水稻的自信。胡公略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農業供給側改革號召,著重調整種植結構。無論是對自己的創業項目還是農業技術推廣,都朝著優質、頂尖的方向發力,把“傻大粗”農業種植模式轉變為精致農業的科學發展模式。
今年,在胡公略帶領下,泰來縣近10萬畝優質水稻示范田長勢喜人,這讓他和當地農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胡公略這樣說:“我在生活待遇方面要求不高。留學回國后,選擇走上田間地頭確實吃了不少苦,但是所學知識能派上用場,并得到農民的認同,我感到很自豪。”
范妍熙的5年:
海歸的創業過程,遠沒有外人理解得那么浪漫平坦;常常經歷多次失敗。“85后”海歸范妍熙是牛津大學管理學碩士,2014年回國創業海淘項目失敗后,2015年再次組建團隊,重新創業。
2002年,范妍熙在新加坡開始了海外求學生涯,從高中到本科再到碩士,她的海外求學之路一走就是十幾年。2013年,拿到牛津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的范妍熙選擇回國,并且在2014年開始創業。
“真正開始創業我才知道這條路有多艱辛。”范妍熙首次創業嘗試的是一個海淘項目,因為和創業團隊在經營理念和工作方式存在較大差異,雙方合作無法繼續進行,這次創業初體驗在1年的時間里就宣告失敗。在吸取第一次創業失敗教訓的基礎上,范妍熙再次創業,但在選擇合伙人上格外慎重。憑借其在快銷尤其是服裝領域積累的資源和經驗,很快,一個針對大眾市場、通過移動互聯網進行職業裝線上定制的品牌誕生了。用戶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預約量體員上門服務,量體員采集客戶20處體型數據反饋到供應鏈進行生產,通過這種方式完成職業裝的定制。
二次創業,范妍熙不僅拿到了北京市留學人員創辦企業10萬元開辦費,還獲得了朝陽區“鳳凰計劃”10萬元資金支持,并且得到了在全球華人創業大賽上展示自己的創業項目的機會,這為她提供了展示產品、宣傳品牌、對接資本的平臺。范妍熙興奮地介紹道:“現在我們的創業團隊穩定而充滿活力,月流水額最高已經突破了15萬元,發展前景很好。不出意外的話,年底我們的M-plus品牌會完成天使輪的融資,將市場拓展到北京以外的城市。”
作為一個“85后”海歸創業者,范妍熙深深體會到創業道路的不易,經歷過創業失敗的苦澀,重新再來的她依舊熱情不減。“如果僅僅是就業上班,需要承擔的責任和壓力都是有限的;然而,對創業者來說,壓力和風險無處不在。只要決定創業,這些都無法避免也必須面對。”范妍熙這樣說道。
柳超的5年:
柳超2012年回國創業,恰好經歷了十八大以來的5年歷程。他是國家“人才”專家、“海聚計劃”專家。和許多海歸一起,他們是中國科技事業的開創者和創新者,共同組成了社會發展的“智力動車組”。
柳超一直相信:“未來是屬于數字的時代。”2003年,柳超留學美國,師從大數據領域著名華人教授韓家煒,重點學習數據挖掘。從求學到就職微軟研究院,柳超一直在跟大數據打交道。
2012年,在政府政策引導下,國內互聯網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大數據的發展也初具規模,柳超遂決定回國發展。憑借著在大數據領域十余年的科研積淀,柳超先后被評為國家青年“人才”專家、北京市海外高層次“海聚計劃”專家、北京特聘專家等。祖國的認可讓他在資本市場上也獲得了更多的機會。
柳超說:“國家為海歸技術人才和市場之間搭建了橋梁。技術人員因專注科研,時間精力有限,往往在市場和資本運作方面形成短板,進而失去了很多創業機會。而有了類似國家‘人才’專家這樣的認可,除了在創業時更加自信,在爭取投資時也更有底氣。”從加入騰訊、出任搜狗首席科學家到創立自己的互聯網商業調查工具——天眼查,柳超總結回國發展的5年經歷時說:“自己在國外所學能夠在祖國得到認可,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柳超的創業項目“天眼查”借助國家公開數據,通過研發核心技術進行數據挖掘,受惠于政府、服務于人民,增強了信息的透明性,解決了信息的不對稱,有效助力誠信社會建設。但是這項技術領先且對社會發展有積極意義的產品,推向市場后卻遭到一些靠倒賣公民隱私獲利的公司的惡性競爭,這讓柳超感到失望又苦惱。今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頒布實施,將侵害公民隱私獲取商業利益的行為規定為違法,這讓柳超和他的團隊受到了鼓舞,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更加充滿信心。
柳超說:“回國這5年來,我感受到國內大數據在技術上和市場上都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政策和環境也呈現利好趨勢。我最近在看《將改革進行到底》專題片。大數據領域同樣需要靠改革創新來煥發出新的價值,未來我國將進入挖掘大數據價值的深水區,更需要勇氣和魄力。與此同時,站在世界視野上看,中國政府對大數據發展獨具慧眼的頂層設計,為其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我對未來我國大數據的發展充滿自信。”
布仁、澈樂木格的5年:
到祖國的西部去!回到家鄉去!布仁、澈樂木格夫婦2014年回到家鄉內蒙古錫林郭勒創業。現在,夫婦二人已經習慣了頻繁地奔波于各地推廣來自草原的品牌。
最近,布仁和妻子澈樂木格在內蒙古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并且獲得了2017年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啟動支持計劃項目資金支持。最近幾年,夫婦二人已經習慣了頻繁地奔波于各地參加各類創業大賽。他們希望通過參加比賽梳理自己的商業思路、爭取投資合作的機會,宣傳自己的初創企業品牌。
2014年7月,留學日本8年、分別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布仁和妻子澈樂木格選擇回到家鄉創業,利用草原的自然資源生產純天然的護膚品。這3年間,從創業想法變成行動,他們經歷了不少困難,也得到了政府的很多幫助。創業初期,資金問題最難解決。剛回到錫林郭勒盟創業時,他們就得到了當地政府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的免息貸款,還得到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資金支持。
創業的困難總是源源不斷。在相對偏遠的內蒙古錫林郭勒,企業缺乏人才,銷售渠道打不開是兩個最大的難題。澈樂木格說:“與一二線城市相比,我們的家鄉還相對落后,企業少、人才也少。我們想將互聯網作為銷售平臺,但在當地很難找到這類人才。”人才招不到,很多事情只能夫婦倆親力親為,雖然很累,但是他們一直覺得能在家鄉創業是自己的夢想,值得堅持。無論去哪里參加會議或是比賽,布仁總會穿上他的蒙古族服裝,他說:“說實話,我很羨慕東部沿海城市和南方城市的成熟商業環境。而我們需要從零做起,嫁接外部資源來尋求合作,開拓市場。真正踏上創業這條路我才知道,創業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邊疆地區創業更是如此。”
因為在各種創業比賽上的優異表現,布仁夫婦的創業項目得到了不少人的青睞和認可,也為他們招來了一些人才,還找到了投資方及電商平臺的合作。他們以羊尾脂為原料生產的天然手工皂也收到了海外訂單。布仁說:“回到家鄉創業這幾年,我們越發覺得草原是資源的寶庫。在邊疆創業雖然艱辛,但在家鄉創業是我們一直堅持的夢想,所以我們充滿了活力,不會感覺到累。”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