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迎來了一名特殊的青年輔導員,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心懌。
顧心懌是勝利石油管理局資深首席高級專家、勝利油田鉆井工藝研究院總工程師。他長期工作在工程技術、研究設計第一線,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作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中華職業學校的畢業生,顧心懌始終牽掛母校的發展。原本,母校向他提出建立院士工作站,顧心懌婉言謝絕。因為他已正式退休,辭去國內所有職務,不再承接新的項目,堅決不在高校成立院士工作站。
不過,顧心懌表示愿意常回母校,給年輕的老師和學生們講講自己的人生經驗,做一名普通的青年輔導員。
顧心懌毫不避諱自己只有專科學歷,他說:“中華職業學校的創始人黃炎培先生所倡導的‘手腦并用、雙手萬能’的理念和‘敬業樂群’的精神,讓我終身受益,我就是要做好一名工匠。”
他還指出,創新是職業院校尤為重要的品質,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更應該具有在工作實踐中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在一次座談會上,顧心懌向青年師生講述了學習、工作中的故事和體會,并作為“輔導員”與同學和青年教師分享了四點人生感悟。
一是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顧心懌表示,當初在中華職業學校讀書時就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常常為國家的貧窮而流淚,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中國富強起來。他強調,正確的三觀對教書和科研工作尤為重要。
二是要不斷學習、實踐、創新。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用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新的基礎是要敢想敢干,做最初的思考時可以天馬行空,落到現實設計時要能收回來,找出問題,想出辦法。
三是干事情不要推諉。他回憶了自己在油田上幫助工人們解決一個又一個疑難問題,最終成功打出勝利油田第一桶石油的經歷。他鼓勵大家從一開始就要勤奮、努力。
四是注重思想方法。顧心懌認為,思想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希望,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新百年里,能夠培養出更多為祖國發展作出實實在在貢獻的優秀技術人才。
劉暢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8年01月29日 05 版)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