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陽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何明:
當好人才的“后勤部長”
黨委政府的服務質量和效率是支持人才發展的關鍵。因此,我們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設立了規模均為100億元的文化創意產業和科技創新引導基金。出臺《關于率先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意見》,深入實施“三個一百”企業服務計劃,營造高品質類海外環境。目前,我們正加快推出“金鳳凰”和“鴻鵠計劃”人才認定政策,形成“金鳳凰”—“鳳凰計劃”高層次人才、“鴻鵠計劃”領軍人才—優秀青年人才的完整的人才認定支持體系。
現在全區人才資源總量達134.1萬人,接近全市的20%。我們要當好“后勤部長”,探索建立高層次人才綜合服務平臺,推進國際醫院、國際學校等重點項目建設,在醫療保障、交通出行、子女入學、住房、家政服務等方面做好服務,加大對人才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加大黨委聯系專家服務機制研究推進力度,建立建言咨政機制和高層次人才聯絡機制,積極推進望京國際人才建設,國際高端商務人才發展區建設,京津冀人才一體化建設,營造人才創新創業發展的良好平臺。
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FESCO)黨委副書記 周德生:
以政策主導資源整合
促進區域人才高質量發展,讓人才引得進、用得好、流得動、留得住,要做好三個相結合,產業和人才相結合、增量與存量相結合、發展與協同相結合。以政策主導資源整合,將“產業+科技+金融+服務”直聯,促進產學研服協同體系建設。以人才項目帶動實現協同,在人才計劃和產業基金基礎上,借鑒風險投資等市場化方式,組織社會資源,發揮區域平臺優勢,以金融、商貿、服務重大產業合作為抓手,引導企業自覺參與區域產業建設,實現區域、企業、人才多方共贏。積極引進和培育國際化、專業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加快打造與產業布局緊密結合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鏈,逐步實現政府引導、企業推進、第三方機構協同。
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程功:
要圍繞產業布局“轉”
人才工作不僅僅是為人才工作而人才工作,最終要回歸到對整個產業的關注,要圍繞產業布局來推動產業領軍人才的引進和服務、發展。營商環境的塑造是持續不斷的過程,政府更多的是回應企業的需求,而不是干預。營商環境的背后不僅僅是人才環境,還包括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希望政府能在這些方面做得更好。
零點有數董事長、飛馬旅聯合創始人 袁岳:
支持產業人才合作基地建設
現在區域發展的一個不足是視野更多聚焦在精英人才身上,但真實的情況是產業發展人才不夠,特別是支持前沿產業發展的人才不夠。建議制定針對產業發展的人才支持計劃,比如前沿產業人才合作基地網絡。產業基地在哪里,人才也容易落在哪里。而且,當不同行業交錯時可以產生出新的合作機制,各種資源一起拉動,會帶來更強的輻射力。
我們企業每三到四年做一次轉型,每次轉型要升一次級,這個轉型中間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你要在新的人才競爭中,找到合適的人才,這就是人才生態環境的價值。政府做的最重要的是維護這個生態,愛護這個生態。
微軟(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人力資源服務總監 劉鳳瑜:
將吸引點由賺錢轉向做事業
很多外企包括微軟在內目前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人才的吸引。除了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待遇之外,其他物質激勵微軟方面能夠做的已經不是很多。我們轉向另一個方面,就是要滿足員工的精神需求,讓員工有自我實現的平臺。在高層次人才慢慢成為主體的工作環境中,這是最重要的措施。通過使命精神賦能,很多真正有抱負的年輕人留在微軟。
區域人才政策和企業的引才策略應該是一脈相承的,要考慮如何引導企業的人才吸引從創業賺錢向做事業轉變,而且這個事業能夠為一個國家,為一個民族,甚至為人類的發展留下一些有益的痕跡。企業有了使命感,人才實現精神追求,與企業共同成長,推動社會進步,三方最終都受益。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 楊偉國:
升級關注人才的交往環境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使人才甄選服務走向“智能”。依靠大數據技術可以獲取一個地方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十年之后招聘必然會走向主動配置,因此,人才行業需要去做一些前期的準備。要有一個大的數據,特別是真實可靠的數據來給人才政策做基本的背景。
朝陽區未來的功能定位中有一項叫國際交往功能,從工作和生活環境的關注逐漸走向交往環境,它是遞進的過程,當前的人才政策對交往環境的關注還比較少,需要去升級。一個人的需求是非常多元化的,政策是很難把他所有的需求都關注到。我的一個理想是,這個人生活中一切都很順利,但沒有感覺到人才政策存在的時候,我認為是人才政策達到的最高境界。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 王輝耀:
為吸引國際人才創造便利條件
十八大以來,人才國際化進行非?。外籍華人可以拿綠卡、外國留學生可以在北京工作等等都是放寬了門檻,在海淀、朝陽和順義建立了外國人服務大廳,北京實現了144個小時過境免簽,建議變成288小時,給他們更長的時間,有助于加快國際人才的聚集。
我希望朝陽區能成為一個國際人才的大本營,在集聚國際人才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對國際人才的政策上更加開放,為吸引國際人才創造便利條件。
北京科銳國際人力資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高勇:
摸準人才發展階段的“脈動”
2016年中央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我們作為一個市場化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看到文件后特別振奮,其中有一條是鼓勵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尤其高端獵頭。20年前做獵頭常常被人視為“挖墻腳”,現在大家都接受一個觀點,金融靠資本的流動,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要引得進、留得住,還要流得動。流動反映的是企業不同生命周期的流動,要摸索不同企業階段和人才發展階段的不同規律,創建一些政策,鼓勵引入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共同助力人才的發展。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