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臺介紹
北京理工大學1940年誕生于延安,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歷批次重點建設的高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毛澤東同志親自題寫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后擔任學校主要領導。80余年來,北京理工大學始終聽黨話、跟黨走,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走出了一條中國共產黨創辦和領導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的“紅色育人路”,一條立足國防傳統優勢、服務國家戰略的“強軍報國路”,一條開放包容、融合協同的“創新發展路”。
櫛風沐雨,北京理工大學伴隨著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成長壯大。1949年,學校遷入北京;1952年,定名為北京工業學院,成為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1988年,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學校現設有21個專業學院、9個書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先進結構技術研究院、國家安全與發展研究院等8個其他教學科研機構,設有27個基層黨委、3個黨總支、3個直屬黨支部;現有教職工5600余人,匯聚了39名兩院院士、350余名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6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建有16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及工程研究中心和6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近年來,學校堅持“四個面向”,圍繞“頂尖工科、優質理科、精品文科、新興醫工”學科建設方針,系統構建工理管文醫協同發展格局,現有9個學科門類,31個一級學科點,其中,30個一級博士點。設有15個專業學位類別,其中,4個工程博士類別。9個學科進入全國前10%,9個學科領域進入世界一流行列,4個學科領域進入世界一流前列。
二、團隊介紹
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王涌天教授(changjiang學者、杰青、973首席)團隊、黃玲玲教授(青年長江、北京市卓青、霍英東基金獲得者、北京市科技新星)研究室招聘博士后和科研助理若干名。該研究室致力于微納光學、衍射光學、全息成像等領域的前沿及應用研究,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基金委國際合作項目、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學家項目等,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Laser & Photonics Review、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mall等國際重要期刊發表,擁有優越的研究條件、充足的研究經費和一流的平臺設備。
三、基本要求
1、近年獲得(或即將獲得)博士學位,具有微納光學、微納加工、光信息處理、先進顯示技術、先進成像感知、人工智能等相關背景;
2、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年齡在35歲以下;
3、具有良好的發展潛能和較強的團隊意識,在相關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過一定數量相關文章。
四、福利待遇
1、“博新”計劃博士后:年薪40萬;團隊崗博士后基礎年薪20-30萬;科研崗博士后:年薪18-25萬;來自世界排名前100名海外大學的博士畢業生、外籍博士額外給予培育津貼6萬/年。
2、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課題補助,同時享受研究室優厚的科研獎勵,其他政策參照北理工博士后管理辦法;
3、成果優秀者,通過考核優先推薦留校任教;
4、提供出國訪問交流,根據項目需要在國外相關實驗室開展工作。
五、工作地點
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校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5號)
六、應聘方式
申請者請將本人簡歷發送至3001075789@qq.com,并抄送至huanglingling@bit.edu.cn; 郵件請注明“應聘黃玲玲研究室博士后 ” 。簡歷中應包括主要個人信息、教育經歷、工作經歷、個人近照、獲獎情況、以及發表文章列表等;
附:
王涌天教授簡介:
王涌天,北京理工大學杰出教授,教育部changjiang學者特聘教授,光電學院和計算機學院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混合現實與新型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光學工程學科評議組召集人,科技部云計算和大數據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專家組副組長,國家信標委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標準工作組組長,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圖象圖形學學會理事長,北京光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中國光學學會監事,中國電子學會智能人機交互專家委員會委員,并先后被國際工程光學學會(SPIE)、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和美國光學學會(OSA)評選為會士(Fellow)。長期在技術光學和虛擬現實領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有關科研成果先后獲得國家科技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各1項,省部級技術發明和科技進步獎多項;發表專著2部、譯著2部、論文400余篇,編輯國際會議論文集20部;授權國際發明專利5項,國家發明專利百余項。
黃玲玲教授簡介:
黃玲玲,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青年changjiang學者、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學家等人才計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ience Advance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發表高水平SCI論文90余篇,其中8篇論文獲ESI高被引,連續兩年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出版專著1本,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5項。獲教育部“霍英東”高校教師基金,北京市優秀青年人才表彰,石青云女科學家等獎勵。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基金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十余項。擔任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理事、Optics Express期刊副編輯、PhotoniX期刊主題編輯等學術職務。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