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簡介: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的提升關鍵是對青少年的培養,各級中小學的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教育是重中之重。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旨在以國家需求為導向,匯集優秀專業人才,通過建立靈活、開放、高效的運行機制,建設高水平課程教材專業智庫,形成覆蓋各學段、各類型、多學科專業,集研究、指導、咨詢、服務、傳播等功能于一體的課程教材建設專業支撐體系。中小學信息科技教材研究基地針對我國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教育改革需要,依托教育數字化轉型大背景,強化教材建設與課程建設的互促共進,探索適合我國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教育的數字教材及其支撐服務體系,組建教材建設高端智庫團隊,搭建國際化交流平臺。基地工作目標包括: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信息科技與人工智能教育普及
針對我國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教育改革發展需要,遵循“國際視野、本土行動,面向現實、著眼未來”的建設理念,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二)響應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數字化轉型
在計算機科學與教育學深度交叉領域開展研究,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的方法解決教育問題,提升我國智慧教育與教育數字化的研究水平。
合作導師:歐陽元新教授、蒲菊華教授。
一、應聘條件
1.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近五年內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第一本人第二)發表過SCI/SSCI/CSSCI或教育類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篇以上;
3.具有相關學科(計算機、電子、自動化等信息類,理科學科教育、教育技術等教育類)研究背景;
4.具有良好的科研誠信及職業道德,團隊合作意識強。
二、崗位職責
1.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申請發明專利、研發示范系統、編寫咨政報告;
2.協助執行基地現有科研項目、參與基地運行管理等工作;
3.圍繞教育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F0701)開展合作研究,鼓勵自由探索新方法;
三、崗位待遇
1.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具體面議;
2.提供良好的辦公條件和科研環境,協助申報基金,支持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
3.博士后進站后戶口可遷至北京,享受成果獎勵、五險一金等福利待遇。
四、應聘程序
1.應聘者于2025年8月15日前將申請材料發送至聯系人郵箱,郵件標題注明“博士后應聘+本人姓名+畢業院校” ;
2.申請材料包括:個人簡歷(含出生年月、近照、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學術成果、項目參與情況、獲獎情況、推薦人聯系方式等)、簡要研究計劃、2-3篇代表性論文或研究報告;
3.我們將于2025年8月21日前通過電話/郵件的方式通知獲得面試資格的候選人,如您在此日期前未收到面試通知,則您的簡歷此次未通過篩選;
4.初選通過后,候選人會收到郵件/電話通知,具體面試時間和地點另行通知;
5.所有申請材料均予以保密。
五、聯系方式
1.聯系人:張玉平老師
2.聯系郵箱:zhangyup@buaa.edu.cn
3.聯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7號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rsc.buaa.edu.cn/info/1034/6556.htm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