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腫瘤研究所(以下簡稱“腫瘤所”)成立于1958年。1980年被確認為世界衛生組織癌癥預防與控制合作中心。1985年經國家批準建立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1987年通過驗收并對外開放。2003年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建上海交通大學腫瘤研究所。2010年與仁濟醫院實現院所合一。2019年上海市腫瘤研究所正式轉隸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腫瘤所由徐匯園區、浦東園區和閔行園區三個園區組成,本部位于徐匯園區,另有兩個園區分別在浦東仁濟醫院東院和上海交大閔行校區。腫瘤所的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國重實驗室”)是國家級腫瘤研究重點基地,目前由中國科學院陳國強院士擔任國重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王紅陽院士任學委會主任,現有課題組100余個。腫瘤所以國重實驗室為依托,力推人才強所戰略,先后研究出臺了《青年人才引育激勵計劃》、《出國訪學資助計劃》等人才扶持計劃,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優秀青年來所發展,近年來先后有17人次入選國家和上海市各類人才計劃,其中包括國家杰青、國家優青、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學科帶頭人、上海市啟明星、上海市晨光計劃等重點人才計劃。
作為國家重點科研基地,腫瘤所擁有良好的科研平臺和配套設施,建有高水平的大型儀器共享平臺,包括GMP細胞技術平臺、生物資源中心、單細胞測序平臺、質譜分析、流式平臺和實驗動物中心等,為開展醫學研究提供一流的技術支撐和服務。
應聘條件
(1)已獲博士學位或即將博士畢業的應屆生,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身體健康;
(2)具有扎實實驗技能和研究基礎,近五年內在研究領域權威期刊發表過第一作者研究論文至少1篇;
(3)對科研工作充滿興趣,具有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學生道德和團隊合作精神。
發展晉升
聘期滿時,取得優秀成果的博士后,可推薦優先聘用正式教職,并享受相應的人才津貼激勵政策,提供條件支持晉升高級職稱。
崗位待遇
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科研環境和支持條件,并協助辦理上海市戶口,提供不低于25-30萬的基本年薪待遇,享受科研激勵績效,具體情況面議;另外,支持申請交大醫學院博士后激勵計劃(年薪上升4~6萬)和上海市超級博士后計劃(年薪上升8~12萬)。
應聘方式
請將應聘材料(個人介紹、學習/工作經歷、參與/承擔課題、熟練掌握技能、發表論文)及附件發送至相應郵箱,郵件主題“姓名-畢業學校-博士后申請 ”。
本招聘信息長期有效。
招聘需求
序號 |
課題組及需求 |
導師&課題組介紹 |
1 |
劉培峰課題組 |
導師介紹:劉培峰博士,教授、博導,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腫瘤系統醫學全國重點實驗室PI,上海市腫瘤研究所黨總支副書記、副所長,科研公共服務平臺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中心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課題組近5年來Advanced Materials(2024、2023、2023、2021);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23-1、2023-2);Angewandte Chemie(2023、2021); Nano Today(2023、2021);Advanced Science(2019、2020、2021)等知名雜志發表20多篇文章,申請8項目發明專利。 |
2 |
段友容課題組 |
導師介紹:段友容博士、教授,博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PI 。具有多學科交叉研究背景,長期從事藥物載體及納米緩控釋給藥系統的研究,在納米藥物載體的設計和研制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相關知識的積累。 |
3 |
甘愉課題組 |
導師介紹:甘愉,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腫瘤系統醫學全國重點實驗室PI。近年來專注于腫瘤的系統性調控研究,先后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專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等多項國家級課題。累計發表SCI論文60余篇,以第一、共同第一或通訊作者在Hepatology、Cancer Research、Annals of Neurology等雜志發表SCI論文30余篇,單篇最高引用200余次,并參編英文論著3部。 |
4 |
項永兵(流行病學室)課題組 |
導師介紹:項永兵,研究員,現為流行病學研究室負責人、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士生導師,腫瘤系統醫學全國重點實驗室課題組長(PI);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0年)。長期從事腫瘤流行病學(描述流行病學、隊列研究、病因學研究等)與生物統計方法應用等研究(方向)。至今,曾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子課題(十一五和十二五課題)兩項(已結題)、參與科技部973項目一項(已結題)、負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兩項(結題一項,目前在研一項)。累計發表科研論文600余篇,其中SCI期刊文章400余篇;已培養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專業研究生40余名(其中博士10名),并帶教和培訓外籍研究生5名(印尼2人、法國1人及美國2人)。 |
5 |
郝宇鈞課題組 |
導師介紹:郝宇鈞,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上海市腫瘤研究所腫瘤代謝課題組PI,上海交通大學腫瘤系統醫學全國重點實驗室PI。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Cancer 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 Redox Biology, Cell reports等雜志發表多篇論文。曾獲得2015年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青年學者獎(Scholar-In-Training-Award),2017年度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2017年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高峰高原項目雙百人計劃,2019年度上海市科委青年優秀學術帶頭人,2022年度東方學者跟蹤計劃等人才項目,并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 |
6 |
李紅課題組 |
導師介紹:李紅,現任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癌基因與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組長、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醫學會腫瘤靶分子專科分會第六屆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抗癌協會消化道遺傳性腫瘤專科委員會;Cellular Oncology,Cancer Letters生物學和基礎醫學背景: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和基礎醫學等。 |
7 |
覃文新課題組 |
導師介紹:覃文新,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研究員。武漢大學生物系生物化學理學學士,蘇州醫學院醫學碩士,上海醫科大學醫學科學博士,美國系統生物學研究所訪問學者。美國肝病研究學會Hepatology Communications雜志副主編(JCR-Q1區)。先后主持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重點國際合作項目等課題,在Lancet Oncology、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等國際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40余篇。出版《腫瘤微環境》學術譯著1部,參編《Primary Liver Cancer》英文著作1部。獲美國專利2項、中國發明專利3項。 |
8 |
張志剛課題組 |
導師介紹:張志剛,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腫瘤研究所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神經遞質與腫瘤微環境研究團隊負責人。中國生理學會基質生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獲得國家自然基金委重點項目、原創探索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等課題資助。擔任Frontiers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的Signaling section主編。以通訊作者在Molecular Cell, Gastroenterology,Gut,Nature Communications,Hepat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Genome Biology,Molecular Therapy,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ancer Research,Oncogene等發表多篇論文。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市衛生系統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高原高峰”計劃。申請國家發明專利9項,獲國家專利授權6項,獲國際PCT專利授權1項, 參與編寫中英文專著2本。獲上海醫學科技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
9 |
金浩杰課題組 |
導師介紹:金浩杰,2009年畢業于吉林大學獲生物技術本科學位;2012年獲廈門大學理學碩士學位;2015年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現擔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研究員、腫瘤系統醫學全國重點實驗室課題組長,博士生導師,主要聚焦肝膽腫瘤靶向治療及臨床轉化研究。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和上海市科技啟明星計劃等項目支持。擔任中國抗癌協會青年理事會理事、中國病理生理學會腫瘤專業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靶向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等學術任職。擔任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期刊副主編和Hepatology Communications期刊編委。 |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