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空間中心簡介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以下簡稱“空間中心”)是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搖籃,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重要奠基者和貢獻者。
空間中心定位于我國空間科學及其衛星項目和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任務的總體性研究機構,我國空間科學領域的研究中心和創新高地,以“引領空間科學發展,帶動空間技術創新,樹起人類探索太空的新豐碑”為使命,負責組織開展國家空間科學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具體負責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的組織與實施,開展空間科學及相關應用領域的創新性科學研究與技術發展和試驗工作。
在六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空間中心始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在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發揮了骨干引領與示范帶動作用。目前,空間中心已發展成為國際知名的空間科學總體性研究機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和成果,舉起了我國空間科學大旗,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02實驗室簡介
空間中心復雜航天系統電子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圍繞空間科學、月球與深空探測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復雜航天系統電子信息基礎科學與前沿技術問題,開展復雜系統仿真、星載高性能計算機、空間信息智能處理、智能空間微系統、分布式空間系統等方向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牽頭開展空間任務論證、總體設計、系統集成與測試等總體工作,承擔星上智能處理、載荷數管、數據傳輸、空間實驗等載荷研制工作,服務國家航天強國戰略,支撐空間中心總體地位。
實驗室由有效載荷總體、復雜系統仿真、空間綜合電子、智能信息處理、空間頻譜感知、空間科學實驗、先進測量等7個研究團隊組成,職工總數220人,在讀研究生150人。
03主要研究方向
1) 復雜系統仿真方向
復雜系統仿真方向圍繞航天任務的方案論證、技術驗證、試驗評估等需求,重點在廣域寬譜段復雜光學場景定量仿真及應用、小行星防御方案設計與仿真、空間電磁頻譜建模與仿真評估等方面開展創新及應用研究。
2) 星載高性能計算機方向
星載高性能計算機方向圍繞星上載荷數據管理、海量數據實時處理、大容量數據存儲等需求,重點在星上高可靠載荷數據管理器、星載大容量數據存儲系統、星載高性能并行計算等方面開展創新及應用研究。
3) 空間信息智能處理方向
空間信息智能處理方向圍繞多源遙感數據實時智能處理、深空科學探測自主管控、自主導航等需求,重點在天基低信噪比暗弱目標檢測跟蹤、深空自主科學探測管理與控制、新型自主導航等方面開展創新及應用研究。
4) 智能空間微系統方向
智能空間微系統方向圍繞星上高靈敏探測、智能計算等方面對低功耗微型化需求,重點在星載單光子探測、X射線探測、片上計算機系統等方面開展創新及應用研究。
5) 分布式空間系統方向
分布式空間系統方向重點圍繞長基線、分布式等科學探測需求,開展天基分布式探測新概念、新機理、新方法技術研究,在星間編隊測量與控制、信息關聯處理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
04承擔的重大任務
實驗室在探月工程、行星探測工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子午工程二期探空火箭任務、二代導航系列衛星、高分衛星等國家重大任務中,均承擔了科研任務。
1. 探月工程
實驗室承擔了探月工程系列任務中的有效載荷總體及載荷數據處理器、載荷管理器、載荷電控箱等研制任務和地面綜合測試任務,相關成果指標達到了同期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首次月表取采樣返回提供了有力支撐。團隊獲得六部委聯合頒發的突出貢獻單位和先進集體稱號,作為主要參與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2. 行星探測工程
實驗室承擔了行星探測工程系列任務中有效載荷總體及載荷控制器、載荷管理器研制任務和地面綜合測試任務,圓滿完成天問一號任務,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成功提供了有力支撐。團隊獲得六部委聯合頒發的先進集體稱號,作為主要參與單位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
3. 載人航天工程
實驗室承擔了空間站中兩個實驗柜的主控模塊研制任務,突破了大功率加熱和高精度溫度采集技術,解決了多工位多溫度梯度多物理場耦合的復雜材料試驗管控難題,已在軌完成了全部的科學實驗,下行了多批次幾十種試驗樣品。作為主要參與單位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主要參與者獲得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稱號。
4. 空間科學衛星系列
實驗室承擔了十余顆空間科學衛星研制任務,包括工程任務論證、仿真、頻譜資源規劃與利用、有效載荷集成、載荷管理、供配電、高性能計算、數據處理、存儲、測控數傳等設備研制,多項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取得豐碩的科學探測成果做出了重要貢獻。團隊獲得中國科學院突出貢獻團隊、杰出科技成就獎等稱號。
05重要研究成果
實驗室曾獲得國家級特等獎4項、一等獎1項;六部委聯合頒發的突出貢獻單位獎、先進集體獎3項;部委級特等獎4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3項;二十多人次獲國家重大工程突出貢獻者、先進個人、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及科苑名匠等稱號;獲全國及國際性競賽獎勵12項。
實驗室2013年成立至今,共承擔科研項目600多項,發表論文7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00多項,登記軟件著作權300多項。
06工作環境
空間中心在北京市海淀區和懷柔區有兩個工作園區,園區環境優美,為職工配備了宿舍樓、食堂、健身運動場館等生活設施,科研生活多姿多彩。
07招聘崗位及專業需求
(一)工程序列崗位
崗位編號 |
招聘崗位 |
專業需求 |
G01 |
航天計算機硬件開發工程師 |
計算機、電子信息、通信工程、集成電路、自動控制、自動化等相關專業 |
G02 |
航天計算機軟件開發工程師 |
計算機、軟件工程、電子信息、數學等相關專業 |
G03 |
航天結構設計工程師 |
飛行器設計、機械工程、動力工程、自動控制等相關專業 |
G04 |
智能數據處理算法工程師 |
計算機、信號與信息處理、電子信息、人工智能、自動化、數學等相關專業 |
G05 |
空間光學系統設計工程師 |
物理、光學工程、電子信息、飛行器控制等相關專業 |
G06 |
航天器軌道優化設計工程師 |
飛行器設計等相關專業 |
(二)研究序列崗位表
崗位編號 |
招聘崗位 |
專業需求 |
T01 |
空間飛行器設計技術研究 |
飛行器設計、機械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航空宇航、行星科學等相關專業 |
T02 |
復雜系統建模與仿真技術研究 |
物理類、應用/計算數學、計算機、電子信息、測繪遙感、飛行器控制等相關專業 |
T03 |
飛行器導航與控制技術研究 |
導航制導與控制、飛行器設計、飛行器控制、光學等相關專業 |
T04 |
星載高性能計算機系統技術研究 |
計算機、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等相關專業 |
T05 |
空間電子系統抗輻照技術研究 |
核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空間材料等相關專業 |
T06 |
空間信息智能處理技術研究 |
人工智能、計算機、自動化、光學工程、雷達工程、電子信息等相關專業 |
T07 |
空間電磁頻譜感知技術研究 |
電磁場與微波、計算機、通信、電子信息、人工智能、應用數學等相關專業 |
T08 |
先進光電探測技術研究 |
物理、核物理、半導體器件、光電子、光學工程、電子信息等相關專業 |
08待遇及職業發展
(一)工程序列崗位
1.薪酬待遇:體現個人能力及工作業績的薪酬待遇(可根據實際貢獻調整績效工資)以及各類補貼;
2.落戶北京:符合條件的應屆畢業生可解決北京戶口;
3.生活保障:按最高標準繳納五險一金,并繳納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擁有年度體檢,帶薪年假、工會福利等;
4.職業發展:參與國家重大任務的平臺;分類評價考核與晉升機制;全鏈條人才成長的培養體系;
5.能力提升:提供各類交流及培訓、公派留學、訪問學者、優秀人才培養計劃的機會和渠道。
(二)研究序列崗位(特別研究助理)
1.薪酬待遇:年薪稅前30-50萬元,逐年增加,根據工作產出給予績效獎勵;
2.按最高標準繳納五險一金,并繳納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擁有年度體檢、帶薪年假、工會福利等;
3.鼓勵優秀青年博士依托空間中心申請相關基金和人才資助項目,包括:
(1)博士后創新人才計劃(簡稱“博新計劃”);
(2)中國科學院特別研究助理項目;
(3)博士后國際交流項目、博士后面上基金、博士后特別資助等基金項目。
09應聘條件
應聘者應恪守科研道德和學術規范,學風正派、誠實守信;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具有良好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精神。
(一)工程序列崗位
符合條件的2025屆應屆碩士及以上學歷者均可報名投遞簡歷。
(二)研究序列崗位
1.獲得博士學位3年以內,應屆博士畢業生優先(申請時須已滿足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的基本要求);
2.申請時年齡不超過35周歲;
3.進站從事特別研究助理研究人員,須將人事關系轉入中心,并保證全脫產從事特別研究助理研究工作。
10招聘流程
1.歡迎應聘者在空間中心招聘系統:http://139.196.79.42:8001/(也可掃描下方二維碼)上注冊完善個人信息,并將個人簡歷添加至個人主頁簡歷附件欄,完成上述操作后請在系統中“校園招聘”欄發布的“系統室2025年應屆畢業生招聘”欄點擊“投遞簡歷”即可;
報名二維碼(請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2.初選合格者,將通過電話或E-mail通知本人參加面試,應聘者可登入空間中心招聘系統查看應聘狀態。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xC7xGuQTnlR9UvzLA8i46A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