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部網站9月28日消息,27日,卓越工程師產教融合培養工作推進會在京召開,會上授牌第三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
27日以來,已有多所高校宣布進入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高校行列。
例如,來自東北大學新聞網的消息稱,9月27日,卓越工程師產教融合培養工作推進會發布了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高校名單,該校成功獲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高校。
消息稱,東北大學于1997年啟動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2022年成為中組部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院校,2023年成立卓越工程師學院。自成立以來,卓越工程師學院圍繞戰略性礦產資源、高品質金屬材料、高端裝備制造、工業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等5大重點領域,先后與國內40余家央企和行業頭部企業開展工程碩博士的聯合培養,探索構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新機制新模式。
華北電力大學介紹,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第三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工作的通知》,該校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高校,標志著學校在卓越工程師培養道路上進入新階段。
校方稱,華北電力大學先行成立卓越工程師學院,與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國家能源集團等15家大型能源電力企業組成學院理事會。目前已圍繞智慧能源、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人工智能、網絡安全、核科學與技術、新材料等關鍵領域開展工程碩博士校企聯合培養。
另外,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山東大學此次一同獲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單位。

其中來自湖南大學的消息稱,2023年,湖南大學卓越工程師學院成立。學院緊扣國家戰略需求和行業產業一線需要,聚焦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智能建造、先進制造與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優勢學科與特色方向,攜手國機集團、懷柔國家實驗室、中國船舶、兵器工業集團、中國電科、南方電網等頭部企業及科研單位,穩步推進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試點任務。
來自中南大學的消息稱,2023年12月,中南大學卓越工程師學院成立。學院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立足于特色鮮明、世界領先的中南大學有色金屬、醫學、軌道交通學科體系,聯合比亞迪、格林美等一批“中南系”新能源頭部企業和中國五礦、中鋁集團等大型央企,帶動學科交叉融合發展,形成“新能源與儲能工程+”“人工智能+”等交叉學科發展群,并以此為基礎,拓展更高層次、更寬范圍的學科發展群,實現新興學科與傳統優勢學科協同發展。
來自山東大學的消息稱,山東大學卓越工程師學院于2023年10月成立,并于2024年7月正式揭牌。學院堅持校企協同,與中國中鐵、中國電科、中國電子、兵器工業、國家電網等聯培企業開展“四共”“四通”務實合作,探索形成以“黨建鑄魂引領、服務國家急需,有組織育人”為特征,以“企業放榜-高校揭榜-導學掛帥”為特點的具有山大特色的有組織育人新范式。
北京交通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也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宣布學校獲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
北京交通大學介紹,2023年,該校卓越工程師學院成立。學院與國鐵集團、國家能源集團、中國中車、中國通號、中國星網、中國鐵建、中國中鐵、中國融通、中國保利、中交集團、中國機械總院等央企的密切合作,扎實推進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試點任務。已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智慧能源、網絡安全、新材料、關鍵軟件、先進試驗與測試、工業母機等8個關鍵領域,開展了430余名工程碩博士研究生的校企聯合招生與培養。
2023年12月,西南交通大學正式成立卓越工程師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以“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打造行業特色鮮明的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樣板間’”為目標,牢牢抓住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建設這一關鍵,聚合全要素資源、細化全過程要求,集聚協同創新合力,著力培養大批軌道交通領域高水平卓越工程師,全力構建創新驅動型卓越工程師人才自主培養體系,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內涵式發展,高效賦能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壯大。目前,卓越工程師學院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新材料、智慧能源、半導體、網絡安全等關鍵領域進行工程碩博士校企聯合培養。
建設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意在打破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學科化、院系制”傳統組織模式,搭建校企協同培養的新型產學研實體平臺,形成卓越工程師培養學術、產業、政策共同體。
在東北大學等高校之前,國家已支持24所工程教育水平較高的大學和8家中央企業建設了32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成為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樣板間”。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