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 年,全市引進或自主申報國家“人才”專家100 名,引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關鍵技術的海外高層次人才1000 名以上。
——在歐美、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建立或加盟30 個以上人才交流合作機構,實施中外聯合培養培育人才1000 人次以上,使本土人才素質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
這是江蘇鹽城市在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的人才國際化戰略目標。
鹽城,長三角北翼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城市。早在1988 年鹽城就被國務院批準為沿海對外開放城市,迄今已與170 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關系,在鹽城投資的境外企業達到1700 多家。隨著沿海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兩大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已經全面融入上海兩小時經濟圈的鹽城,進入了加快發展的新時期。鹽城市搶抓機遇,積極落實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把推進人才國際化作為人才高地建設的先導工程,努力為跨越發展打造國際化人才隊伍。
頂層設計高位謀劃
今年,鹽城市對外開放工作會議上,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海外人才引進作為對外開放的戰略重點加以部署,在海外人才引進上取得突破,以開放引人才、以人才促開放。
為實現這一目標,鹽城同步實施了海外人才“鶴翔集聚計劃”,明確引進國際化高層次人才、海外留學人員、外國專家和海外智力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使引進海外人才數量持續攀升。
人才國際化并非單純指引進海外人才,它的重要一面,是本土人才素質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鹽城市明確提出,要堅持人才引進和培養相結合、國內開發和國際開發相結合、經濟國際化與人才國際化相結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創新舉措,不斷拓寬國際化人才引進渠道,提升人才培養國際化水平。
為提升本土人才國際化素質,鹽城市針對黨政人才、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制定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分別在美國、新加坡、香港和上海等地建立國際化人才培訓基地,每年選送優秀中青年黨政人才開展培訓;每年組織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到國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和大型企業學習培訓,加快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全球視野、戰略眼光、熟悉國際規則的優秀企業家;建立專業技術人才國際化素質培育基地,資助一批業務拔尖、業內認可的專業技術人才赴海外或基地開展合作研究和培訓。與此同時,加強與國外學校的合作交流,推進教育的國際化。
優化環境大力引才
2012年9月22日,中國·鹽城第二屆沿海發展人才峰會在上海舉行。會后,鹽城充分利用峰會期間建立的人脈資源,密切加強與美、加地區的高層次人才交流,引進高端人才智力。
2012 年11 月12 日至21 日,鹽城市赴美國舊金山、紐約,加拿大多倫多等地成功舉辦了鹽城市首次海外人才招聘活動;顒悠陂g,共與316 名海外高層次人才進行了洽談,達成高層次人才來鹽創業意向68 人、就業意向97 人、項目合作意向94 個。其中,加拿大臨床醫學院院士、英國皇家醫學院終身院士劉宗正與鹽城市簽訂合作協議,來鹽創辦金康鑒鹽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從今年3 月10 日起,鹽城市組織開展了招才引智百日競賽活動,加快推進人才國際化進程。 4 月—6 月,應鹽城市人才辦邀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陳正文領事率領美國硅谷高層次創業人才訪問團來到鹽城,參加“美國硅谷高層次創業人才鹽城行”活動。此后,中國留學生創業協會、旅歐華人高層次人才鹽城訪問團等海外高層次人才團隊先后接踵而來。經過洽淡,活體細胞熒光成像分析試劑研發與生產、3DLED 研發及產業化等4 個項目初步達成落戶意向。
為了促進招才引智,鹽城市著力打造國際化人才發展環境。在資金投入方面,市本級每年投入不少于2000 萬元,各縣(市、區)不少于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的40%,用于國際化人才開發。鹽城還將積極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投資人才開發項目。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和金融信貸扶持政策,引導企業和社會組織投入國際化人才資源開發。
為促成外國專家從短期工作向長期為企業服務轉變,除改善硬件設施外,鹽城以全球為參照系,打造人才創新的小環境,采取技術入股、項目合作、高薪聘請等形式,促進人才與企業聯姻。允許引進的國際領軍人才創辦的企業,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可按最多70% 的比例折算為技術股份。對在企業創新創業的國家“人才”、省“雙創計劃”、市“雙創計劃”人才,自其交納個人所得稅起,連續3 年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以獎勵形式返還。
安居才能樂業。鹽城市總投資10 億元,打造可供8200 多名專家人才入住的新嘉源人才公寓,計劃將其建成江北規模最大、層次最高、配套最全的專家人才居住區。截至目前,全市市縣兩級建成8208 套、75 萬平方米人才公寓,其中5738 套達到“拎包即住”要求。圍繞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海洋生物等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建成了鹽城環保產業園、江蘇華銳風電產業園等24 個新特產業園區;建成18 個科技創業平臺,總面積達94 萬平方米。近五年,鹽城市區完成城建投入900 多億元,建成區面積達118 平方公里,一座功能完善、品質一流、宜業宜居的現代化、國際化沿海特大城市正在加速形成。
扶助人才成就夢想
對于高層次人才而言,在一個地方能夠成就事業,是這個地方最大的魅力所在。
鹽城積極扶助人才干成事業,用事業發展的巨大空間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為了拓展國際化創新創業載體,鹽城強化產業園、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和創業服務中心等科技孵化器建設,完善孵化功能,打造引進和培育國際化人才的優質平臺。2013 年全市各地均規劃建設海外留學生創業園,至2015 年計劃建成3 個以上省級留學生創業園,努力打造全省知名的國際化人才高度集聚、與產業發展深度契合、配套服務體系功能完備的海外留學人員創業特區。
融資難是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一個瓶頸。為給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有力資金支持,鹽城組建10 億元規模的“鹽城創業投資母基金”,引導50 億元以上社會資本進入創業投資領域,扶持國際化人才創新創業。鹽城大力加強融資性擔保體系建設,推動融資性擔保機構做大做強。東臺市信用擔保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由10010萬元增加到20010 萬元,建湖縣權信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由10050 萬元增加到15050 萬元。東臺市信用擔保有限公司是繼射陽縣金誠擔保有限公司之后縣區搭建的第二家2 億元融資擔保平臺,目前為止,全市注冊資本2 億元以上的融資擔保平臺已達到7 家。
完善的產業配套,是吸引高端人才、項目的重要籌碼。鹽都區順應產業發展提速、人才集聚加快的新形勢,先后建成國家海上風電及裝備研發中心、風電設備檢測中心等國家級公共服務技術平臺,吸120 多名企業高管和研發人員等高層次人才加盟。著眼于增強新能源人才承載能力,東臺市規劃5 平方公里新能源服務業集聚區,投資30 億元建設65 萬平方米東湖科技城,打造新能源產業科技孵化、科技研發、科技信息集成支持平臺,加快建設6萬平方米新能源科技金融廣場,營造高端人才集聚良好環境,先后引進200 多名國際化新能源領域高層次人才,新能源產業銷售突破100 億元,產業鏈迅速拉長增粗。
堅持大體量規劃、大手筆投入、大力度推進,加快孵化器、創業園、公共研發平臺等多個人才載體建設。城南新區投入200 億元,加快建設10 平方公里科教城、100 萬平米金融城以及10 萬平米國際創投中心,并針對高層次人才不熟悉本地情況等問題,簡化審批流程,安排專人幫助注冊登記,為項目落戶提供“八個一”全方位服務。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吳炯博士牽頭創辦的伯仕利生物科技(鹽城)有限公司即將落戶城南醫院,包括1名諾貝爾獎獲得者、1 名美國科學院院士以及中科院院士在內的一批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加盟該團隊。開發區興建占地20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引進國際先進的研發設備,建成了動力電池測試、電極材料研究、數字化車輛造型等9 個實驗室;立足企業實際需要,瞄準國內外前沿技術,整合研發力量,組織開展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電動汽車輕量化設計等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等10 個課題攻關,積極搶占新能源汽車制高點。
良好的配套設施,使海歸創業人才如魚得水,涌現出一股海歸創業熱潮,撬動了鹽城產業轉型。城南新區今年新引進的14 個高層次人才團隊中,有9 個由外籍華人或歸國人才牽頭創辦,其中外籍科學院院士2 名、國家人才專家2 名,一座國際化人才引領建設的智慧新城正在崛起。新能源汽車已經步入快速發展軌道,鹽城開發區內的中大汽車,成為國內唯一同時具備整車生產、電池技術、功能檢測的電動客車生產企業,其研制的電動客車進入達沃斯論壇大會示范營運。奧新公司已研制出7 個型號純電動乘用車和商用車。
據統計,鹽城近兩年引進“人才”專家45 名、創新團隊174 個,申報江蘇省“雙創”計劃和“企業博士集聚計劃”高層次人才462 名,全市海歸人才創業成功率逐年提升。
“這片土地有巨大的市場吸引力,回國發展帶來了我事業上的新機遇!從加拿大一個普通的研究員,到一個在江蘇擁有2 家企業的老板,我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談到來鹽城創業的體會時,留加博士蔡海軍由衷感嘆。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