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唯一“人才”、“萬人計劃”雙基地,“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七連冠……剛剛過去的2013年,江寧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著力釋放科技創新創業活力,加快構建了特色鮮明、獨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為全區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高新技術產業成經濟增長“火車頭”
位于東山街道的江蘇蘇源電氣公司擁有各類專利50余項,去年獨立研發了國產非晶鐵芯加工技術,并建成了8條國產非晶鐵芯生產線,打破了日本進口帶材的壟斷局面;江蘇博特材料有限公司在混凝土外加劑領域已形成科研開發、規模生產和專業化技術服務的完整體系,獲批成立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蘇省企業院士工作站……區內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成果亮點頻現。
據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2500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提高到63%,強力拉動著全區經濟穩定增長。江寧堅持把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放在重要位置,加大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服務力度,建立了由科技、財政、國稅、地稅等部門組成的區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協調服務領導小組,通過集中培訓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式,對擬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進行專題輔導,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達35家,累計達233家,名列全市各區縣之首,并培育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44家。
載體人才“雙輪驅動”
優美的U湖湖畔,一座充滿現代氣息的建筑——悠谷孵化器格外引人注目,未來這里將集聚一大批高端創業人才、創新研發中心、股權融資機構……在“三創”載體建設過程中,該區紫金“三區一園”加快建設,并鼓勵街道、園區對原有產業進行轉型,去年全區創新載體新增竣工面積116萬平方米,其中“三區一園”達65.6萬平方米,引進孵化企業311家,建成市級企業孵化器4家,創業環境不斷優化、創新要素加快匯聚。
引進一個人才,壯大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已成為江寧人才工作的重要特色。作為全省唯一的“人才”、“萬人計劃”雙基地,全區新培育“人才”創業人才3人、省“雙創計劃”人才17人、引進“萬人計劃”人才6人,目前共聚集130個創業創新團隊、1.5萬余名高層次研發人才,并打造了更多諸如“沈國榮+智能電網”、“劉韻潔+未來網絡”、“尤肖虎+無線通信”、“章方良+生物醫藥技術服務外包”等人才與產業互動的樣本。
產學研合作釋放創新活力
如何把科技和產業有機融合,產生1+1>2的效應?作為獲得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的江寧,加快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區域技術創新體系,科教人才優勢正逐步轉化為科技創新創業新動力。
江寧開發區獲批省通信與網絡產業產學研協同創新基地,南京工程學院“配電網智能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被省政府確定為首批培育建設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去年,全區啟動建設了南京大學等5家大學科技園、南京快速制造(3D打印)產業創新中心等7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中心,獲批籌建大學科技園2家、創新中心3家,實施南京依柯卡特凈化技術有限公司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的汽車三元催化綜合技術研究等產學研合作項目125項,舉辦“江寧區企業技術需求暨技術服務平臺發布會”等專場產學研對接活動24場,4家企業獲批省首批“企業創新崗”試點,新增校地共建、企業自建市級以上研發機構31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創新資源與企業的創新要素實現了無縫對接,強力拉動著區域經濟創新轉型發展。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