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就在全國人大通過《民辦教育促進法》(修訂案)一個月之后,作為西湖大學建設的第一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西湖高研院)宣告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出任西湖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長。
“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民辦的,含理工、生命等多個學科的小型、綜合性,劍指世界一流的高等研究院。”成立大會上,施一公說,“她寄托著社會各界的厚望,承載著一代人的夢想。”
在中國,不乏提出要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高校,但民辦大學里有這樣宏偉目標者尚為罕見。那么,西湖高研院究竟打算做什么?又有什么獨特之處呢?
“小而精”的研究院
事實上,西湖大學的成立早有端倪。早在去年3月,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張輝、王堅等七位西湖大學倡議人,就正式向國家領導人提交了《關于試點創建新型民辦研究性的大學的建議》并獲得支持。三個月后,杭州市與“人才”專家聯誼會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明確提出雙方將合作籌建新型的一流民辦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
作為正在籌備中的西湖大學的探路者,西湖高研院的定位是新型非營利高端科研機構。
綜觀西湖高研院的介紹,可以用以下幾個關鍵詞概括。“劍指一流”“博士研究生培養為起點”“多學科、非營利高端科研機構”。這也就是說,研究院目前的設置是從博士生培養開始,暫不涉及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培養,主要致力于前沿基礎科學研究,以期在短時間內成為“高起點、小而精、獨具特色”的新型研究院。
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前提到的戰略合作協議中提到,西湖大學(籌)將借鑒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規模和斯坦福大學的辦學理念,培養國家未來發展需要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而據了解,這兩所世界名校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擁有一支由世界最頂尖科學家組成的教師隊伍。
也就是說,西湖大學不會在意規模,而是注重人才質量。西湖大學之“小”,小在精英化的招生規模,而其“精”,便是精在科研實力。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民辦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北京葵心教育咨詢中心主任蔣國華認為,西湖大學的“背景”是“人才”專家聯誼會,而人才是中國迄今為止最高級別的大規模人才引進計劃,施一公更是該計劃的發起人之一。為此,高研院起始只招收博士和博士后乃是高明之舉,高標準、高起點才能有利于從“小而精”更快邁向當今世界基礎科學領域的“高精尖”。
“假如我要是年輕的話,我肯定會參加他們的隊伍。現在年紀大了,只能祝賀他們大大的成功,為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科技研究事業,做出好的貢獻。”在為成立大會拍攝的視頻中,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贊賞了幾位教授設立西湖大學的“目標和雄心”。
民間資本開創先河
對于西湖高研院和籌建中的西湖大學,經費來源是外界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蔣國華看來,該研究院開創了吸引民間資本開辦高端民辦科學研究機構,并進入基礎科學領域的先河。這在改革開放史乃至新中國科技史上,均具有“開天辟地”的意義。
據了解,籌建中的西湖大學的經費來源主要為基金會募集捐贈和一定政府資助,以及相關教育科研競爭性經費。
具體來講,政府扶持資金包括政府專項項目基金、符合非營利辦學的教育撥款、政府購買服務;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千人教育基金會通過募集獲取的社會和民間資金也是未來西湖大學運營的重要資金來源之一。
其他經費來源還包括按照政策規定收取的學費、住宿費、培訓費、成果轉讓費和技術服務費等,作為補充性收入納入預算;以及通過科研項目或課題研究申請獲取的競爭性經費、通過人才引進政策獲得的相應經費支持。
在蔣國華看來,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必將是高研院的歷史功績。不論西湖高研院今后發展如何,但在這一點上,西湖高研院為中國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和發展開了一個好頭。“西湖高研院的建立代表了‘堅冰已經打破,航線已經開通,方向已經指明’。”蔣國華說。
但在民間資本開創先河的同時,很多人也質疑西湖高研院能否充分發揮民辦高校機制靈活、更符合當代科學發展規律的優勢,并將這一優勢發揮到最大化,趟出一條新路。
對此,蔣國華表示,如何摸索出民辦大學在中國未來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中的合適道路,以改革開放30余年的經驗表明,這或許本身就是一個所謂改革“深水區”的大課題,是需要中央政府、地方和社會運用大智慧的事情。
“西湖高研院的幾位領頭人都有著豐富的中外工作經驗,比常人更清楚中國科研教育體制存在的弊端和應該向走的方向。我希望西湖高研院能在不斷地實踐中,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科研教育體制機制,為中國基礎科學創新及高科技領域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蔣國華說。
別成為第二個南科大
創建世界一流名校是很多教育者的目標,但實現起來卻并不容易。就在前不久,已有媒體隔空喊話:“西湖大學,別成為第二個南科大”。
五年前,南科大的成立得到了教育部和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盡管南科大首任校長朱清時最早喊出了中國大學“去行政化”的口號,但到現在為止,南科大在行政上仍然是一所受教育部和深圳市多重行政管轄的普通市立大學,缺乏發展的自主空間。
該文章指出,西湖大學創辦目的與南科大當初大同小異,只是西湖大學定位于“民辦大學”,而南科大是廣東省主管的公辦大學。雖然民辦高等教育在中國早已有之,但目前民辦高校以職業技術教育為主,前沿科學研究和高技術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尚未有先例。
而更令眾人關心的一點是,西湖大學作為民辦大學,卻是由公立大學的在職人員來主導。他們本身已經身負重任,未來如何能夠在繁忙的公務中來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學呢?
蔣國華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來,西湖大學高研院所的領導層并不需要事事親為,而是做好大的科研方向及規劃。在這一點上,施一公等人身兼數職并不會造成多大的矛盾。
“毫無疑問,創辦這樣一所大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創辦西湖高等研究院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有阻力,有風險。”施一公曾如此表示。可以肯定的是,在這條需要改革探索的新路上,西湖大學還面臨許多挑戰。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