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在天休熱液區發現的活動煙囪群
類似章魚的深海生物
棲息在海底硫化物上的海葵
“蛟龍”號機械手抓取海底巖石
當地時間3月21日、23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北印度洋“天休”區完成第10次和第11次下潛任務,標志著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海上作業圓滿結束。
航段首席科學家韓喜球介紹,“天休”位于西北印度洋卡爾斯伯格脊中央裂谷南側的裂谷壁上,是本航次第一航段調查位置最靠南的一個熱液區。在以往大洋航次中,我國科學家曾在該區域觀測到多個坍塌的死亡煙囪體、塊狀硫化物與熱液沉積物等現象。此次下潛進一步證實了以往的調查結果,初步了解了該熱液區硫化物分布情況,為后續潛次深入調查和精細采樣打下了良好基礎。
現場總指揮于洪軍介紹,本航段是蛟龍號首次在西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調查區下潛,先后在臥蠶、大糦、天休等熱液區開展了11個潛次的調查工作,首次獲得西北印度洋脊熱液流體樣品,采集了寶貴的視像資料和地質、生物樣品,多次測量活動熱液噴口溫度,其中最高溫度達358℃,體現了“蛟龍”號定點精細作業的強大優勢。
本航段中,我國第二批潛航員首輪獨立主駕駛作業全部完成,6名實習潛航員均熟練駕駛蛟龍號在熱液區復雜環境下安全順利地完成了既定下潛作業任務,取得了豐碩的科考成果。于洪軍認為,面對下潛過程中出現的接地值升高、機械手故障等突發情況,第二批潛航員沉著冷靜、反應迅速、處理得當,表現出良好的心理素質與職業素養,已經具備了獨立承擔下潛作業任務的能力。
據悉,結束第一航段任務后,“蛟龍”號試驗母船“向陽紅09”隨即啟程返航。根據計劃,“向陽紅09”船將于4月7日停靠三亞,進行人員輪換和物資補給后,將赴南海執行第二航段任務。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