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局供圖
當地時間6月13日17時10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被安全回收至甲板,順利完成了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最后一潛,這也是“蛟龍”號的第152次下潛,標志著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下潛任務圓滿完成。
據了解,本航段“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溝和雅浦海溝共完成10次下潛,其中2次工程下潛,8次科學下潛,獲得了大量生物、巖石、沉積物及海水化學樣品,包括首次獲得2條雅浦海溝獅子魚和2種未知生物,拍攝了大量超深淵圖片和視頻資料,成功回收2套1年周期的微生物原位培養裝置,及1套海流計等。
航段首席科學家陳新華表示,樣品和資料對超深淵生物群落結構特征及其與關鍵環境要素的相互作用機制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從超深淵生態系統中發現的新物種、新基因,將在生物醫藥、綠色工業和農業等領域顯示出應用潛力。
航段總指揮鄔長斌表示,“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下潛任務的圓滿完成,充分驗證了潛水器系統設計的安全性、可靠性、先進性。“蛟龍”號下潛足跡遍布中國南海、太平洋、西南印度洋、西北印度洋等6大海區,作業地形包括海山、冷泉、熱液、洋中脊、海溝、海盆等典型海底地形區域,特別是在馬里亞納海溝和雅浦海溝的下潛作業,發揮了全球領先的深度技術優勢,為我國搶占國際深淵科學研究前沿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此外,通過152個潛次的歷練,建立了一支職業化潛航員和技術保障人員隊伍,探索了載人深潛業務化運行的機制,為“蛟龍”號業務化運行奠定基本條件。
根據安排,6月15日科考隊將在西南太平洋赤道附近回收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去年布放的1套浮標,完成后即刻返航,預計6月23日抵達位于青島的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碼頭。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