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像李師傅這樣的同行并不多。而比李師傅更加注意甚至著急的則是開發商以及建筑企業,事實上自從綠色建筑上升到國家高度以來,建筑生產方式正發生著轉型升級的巨大變化,而綠色建筑產業鏈上從施工到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面臨著綠色專業人才的緊缺。
國內現狀:產業高歌猛進,人才成“攔路虎”
“公司在快速發展時期,人才對于我們來說十分關鍵。”號稱中國綠色建筑商的遠大住工其高層在公開場合毫不掩飾對人才的渴求。而遠大住工面臨的問題同樣困擾著萬科、亞泰、宇輝等企業同行。對于優秀的人才,他們更是打起“嚴防守”與“挖墻腳”的爭奪戰。
作為中國住宅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遠大住工在住宅產業化道路上踐行17年,培養了一批核心專業人才。但隨著近年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的利好,公司也加快了發展布局:2013年計劃在北京、天津、上海5至7個大中城市新建研發制造基地,未來兩年,制造基地將增至25個,覆蓋全國絕大部分省級城市,年產能達到5000萬平方米。這些都需求大量的綠色建筑專業人才做保障與支撐。對此,遠大住工也不同往常地加大了招聘力度。公司不僅在總部長沙設有慣常的招聘,還專程奔赴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招攬人才,但是結果卻不甚理想。比如此前5月的一次上海專場招聘會上,遠大住工與智聯招聘合作中,對收集到的3400余份簡歷篩選、電話溝通及現場面試后,僅與40余名人才達成初步意向,最終的錄取比例僅為1%。
巨大的市場前景和利益刺激當然是主因。綠色建筑這塊誘人蛋糕顯然已“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但令這些英雄真正折腰的則是人才短板。相關專家指出,綠色建筑相關職位在中國建筑行業都屬于新興職位,勝任這些職位除了掌握建筑專業技能外,對新能源和生態知識也要了如指掌。而目前國內各大高校幾乎沒有完全對口的綠色建筑專業,所以,專業人才的輸送問題還亟待解決。
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副主任宋建在2013年“中國首屆綠色建筑產業專家論壇”上強調:我國綠色建筑人才支撐、實用技能人才儲備與綠色建筑的快速發展存在著不小差距。加強綠色建筑人才的培養,提升綠色建筑人才的職業素質將是綠色建筑發展的關鍵因素和重要考驗。
國際經驗:“綠領”認證催生專業人才
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商機,在國內高校、建筑研究機構等尚未反應過來之際,一個新的職業已經走進中國,并且成為市場新寵,這個職位就是“綠領”。
業內人士都知道,目前國際上對綠色建筑的評級標準是美國建筑協會推行的“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認證,而對綠色建筑專業人才的標價標準則是LEED AP(即LEED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翻譯為LEED認證專家,或LEED認證專業人士)。作為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官方認可的LEED AP證書,這標準著個人已經透徹地了解綠色建筑的實踐和原則以及LEED評分系統,并且能夠管理整個LEED認證項目的實施。
在國外目前衡量一家咨詢公司或設計事務所、建筑設計院的“綠色”技能,就是從機構所擁有的LEED AP的數量來衡量,所以這類“綠領”人才在美國、新加坡等國家也需求旺盛。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建設局局長姜錦賢2012年在第一屆可持續建筑設計碩士學位課程的畢業典禮上說,新加坡現在有很多綠色建筑項目,對“綠領”需求旺盛,而他對新加坡“綠領”人才規模能在2020年達到2萬人的目標很有信心。
由于我國目前尚未針對綠色建筑咨詢行業推出專業的執業資格認證,因而暫且對“綠領”的評價標準也是參照LEED AP認證。而一些LEED AP認證培訓機構也赫然登錄中國。比如一個培訓網站上在標示著各類輔導班與培訓費時更醒目寫著獲得證書的“綠領”光明前景:經驗豐富的LEED AP年薪在10萬元左右的占17%,15萬元左右的占38%,20萬元左右的占21%,30萬元左右的占21%。
發展趨勢:共同培養才是“興業”之道
那么LEED AP證書在我國到底有沒有用,建筑專業人才有沒有報考必要呢?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不可否認的是隨著近幾年綠色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綠色地產產業鏈各個環節高、中端人才會持續緊缺。但由于我國目前還沒有類似于美國LEED AP那樣的專業綠色建筑評估工程師認證制度,在綠色建筑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很難確保技術應用的可靠性和評價的專業性。因此LEED AP證書在我國并不是絕對的“敲門磚“。
專家同時呼吁,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出臺后,也可以建立類似于LEED AP的綠色建筑專才認證制度,不僅有助于提升行業技術水平,也有利于對綠色建筑人才知識體系的構建和考核機制的形成。
而在目前相關機制并未完善之時,北京建筑大學校長朱光認為,建立完善的專業、前沿的綠色建筑教育體系,加大對綠色建筑共性關鍵問題的自主研發和創新,對于綠色建筑產業群進行協同、創新、整合,是促進綠色建筑產業繼續進步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當然除了學校需要提高教育意識外,企業以及整個建筑產業鏈的相互參與配合也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可喜的是近年來企業也加大了人才培養的力度。比如遠大住工的核心人才幾乎全靠自身培養,其企業內部的常年性的建筑專家舉行的住宅產業化、綠色建筑講座更是作為必修學分納入員工年度考核。而作為對社會的一種責任,遠大住工同時主動向各大高校以及研究機構開放自己的住宅產業化研究基地與展示廳,而今后遠大住工也將主動走向高校將自己的技術與理念與大家進行分享。
獨木不成林。或許,遠大住工已經看到了人才不僅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要求,也是整個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